月亮太阳?
2005年11月13日
spiral点到我我就回答
月亮太阳?
谈论安利
2005年11月4日
生活
2005年10月30日
哈利波特六
2005年10月21日
贴“勿谈国是”与不贴“勿谈国是”
巴金死了,不过我想到了他说真话的“习惯”,又想到了他从解放前走到解放后,然后又想到了解放前那个“旧”社会,旧社会是罪恶的,著名的罪恶的一条就是当时的茶馆都在显著位置贴了一个条幅——“勿谈国是!”。然后想了想是不是学巴金来讲一次真话呢?
勿谈国是这个东西,旧社会是可以贴在茶馆墙上的,不过想想看,不许谈国是是不是也是对社会现状的一个写照,那么算不算一种谈国是呢?我想是算的。我想是算的也就罢了,就怕有些人也这么想,君不见现在谁也不在墙上贴这种东西了吗?
不贴是不是就是比贴了是一种进步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必须分析为什么不贴了呢?不贴起码有两种情况,一个是不需要贴了,一种是不敢贴了。第一种不贴当然是比贴进步了,但是第二种就不见得了。贴个条说勿谈国是,发泄发泄或者说说现状,起码是敢这样做的,可是勿谈国是都不敢贴出来了,这么点儿小小的国是也不敢说了,这才真正的恐怖呢。
其实这里所谓的勿谈国是并不是局限于茶馆里的小条条,更说的是更大的言论范围,比如公开的谈论谈论一下国是。可是谁敢呢?就是敢谈的谁敢登呢?就连在报纸上写个本报不欢迎政治性的言论的声明都不登。还是各大BBS好呢,都有这么的声明叫做本报不欢迎政治性的言论。这就是勿谈国是嘛。其实能登总比不敢登好,能贴“勿谈国是”比不敢贴真的要好得多。
凤凰台的杨锦麟先生说得对,千万字都化成一个字,那就是——“盼”!
2005年10月18日
巴金死了
巴金死了,一个时代终于划上了句号,一个那么令人激动的时代,胡适、鲁迅、老舍、茅盾、钱钟书、沈从文、谢冰心、郭沫若……一个个文坛巨匠活在自己的伟大的作品上,一颗颗璀璨的巨星闪耀中国。现在巴金死了,这个巨星闪耀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在垃圾丛生的年代里,我们能从铺天盖地的垃圾中检出这么多这么珍贵的宝石吗?我很怀疑!国家的破落命运铸就了伟大的呐喊者们,他们用文学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人。
我看过一张照片,照片上爱因斯坦、波尔、波恩、薛定谔、海森堡、奥本海默、费米、狄拉克、费曼,一个个闪耀的星辰代表了一个物理学的一个最重大的时代,当照片上最后的费曼离我们而去的时候,我们怀念,不光怀念费曼,也怀念这个伟大的时代的终结。今天巴金死了,我们怀念巴金,怀念他的人格,怀念他的作品,却更怀念那个伟大的时代。谁说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只有爬着学狗让当权者乐?在那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听到了那么多令人激动的声音!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伟大!巴金活着,是一盏明灯,巴金死了,这个伟大的时代结束了。
我们怀念,我们更怀念伟大的时代。同时我心里也在期盼着,期盼着后人回忆起我们这个时代的时侯,也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2005年10月15日
与DZhang聊中国士绅阶层的问题
DZhang: right
DZhang: 怎么?
屁屁: 写得不对,我给你写了评论,看看嘛;)
DZhang: 好嘛 我来看
DZhang: 你看看最典型的晋代士族 一天到晚摇头丸
屁屁: 除了嵇康等等两三个人是真的内心狂放以外,其它都是追求潮流的
屁屁: 连最著名的这些人的领袖竹林七贤,最后也只坚持下来了阮籍\刘伶\嵇康三个
DZhang: 潮流莫非就不是自由了?
屁屁: 不是,潮流只是行为
屁屁: 自由是内心的东西
屁屁: 就像你现在可以脱光了在大街上面走你说你是思想解放,但是这个可能会造成别人对你的模仿,这就不是思想解放了,可能是觉得你裸体黑酷或者怎么样
屁屁: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思想稍微松缓的时期是春秋战国,所以有了百家争鸣,后来独尊儒术了,那么士族的精神就是儒家的精神了,虽然各代有变化,但是基础是儒家的,understand?
屁屁: 这也是李敖最近在大陆讲的中心意思,什么是自由主义
DZhang: 要有自己的观点
屁屁: 这个观点说了上百年了,辩得都没得趣味了,动脑筋想一哈嘛,历史又不是啥子东西,有就有没得就没得,又不是胡说八道出来的。呵呵
DZhang: 回到你的话题上来 古代士族中叛逆的人很多 特别是晋代士族到了顶峰 竹林七贤就是代表 你所谓"只有三个坚持到最后" 不知道是怎么一个定义
屁屁: 很多人回归了主流社会了呀,比如山涛,王戎
屁屁: 其实不管啥子时候,中国的士族都是有特有的人格的,但是这个特有的人格是建立在儒家基础上的,不是自由主义而已
DZhang: 回归主流社会不代表他们认为他们以前的所作所为错了 只是那样的代价太大 他们为了体现所谓的自由付出了疯狂为代价
DZhang: 豆晓得听李敖的
屁屁: 虽然晋朝的时候对儒家的叛逆确实有一定的市场,但是并不代表这个市场黑大
DZhang: 怕美国人对这个不感兴趣 因为里面没有啥中国功夫 也没有什么色情 sigh
屁屁: 不是光是听李敖的哦,看过历史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哦,有一些人确实是崇尚老庄的,但是在士族中间这个市场并不大,黑多人吃丹谈玄也是一种潮流
屁屁: 当时黑多人把谈玄的内容弄来看,和元朝看戏,明清看小说心理是一样的,现在流行看这个,而且还算好看嘛
DZhang: 有潮流就够了啊 士族中的活跃分子 闪光点 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往往都带有一些叛逆来糊弄大家 不管出于什么心态 他们这样做了 而墨守成规的儒家代表势力强但气势不盛
屁屁: 真正以玄那一套生活的黑少黑少,不然也不会出现啥子蜡烛烧来煮饭这种比富的事件了
屁屁: 几个人的行为,而且只是一种行为潮流不能上升为一种整个阶层的精神层面吧?更不能上升为所有士族的精神层面吧?
屁屁: 再说那一套也就流行了那么两代人的样子,及其个别又个别了
DZhang: 我们能看到的就只有代表人物 当然出风头的代表人物也并不能完全作为代表 但是这样的代表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屁屁: 还有儒家不是墨守成规的哦,呵呵,在汉朝甚至后来的晋朝儒家实际都不是绝对的统治地位哦,在唐朝科举以后这个东西才真正壮大的
DZhang: 虽然说中国古代一直有士族 但士族势力比较强盛也就那几代了 understand?
屁屁: 真的不是,只是那个思想比较偏激也写了不少东西流传下来了,其实大部分人也就是沉默的大多数,就像现在的愤青,你不能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愤青吧?
DZhang: 唐代的士族很自由的 唐代的风气非常非常开放 思想活跃开明
屁屁: 还有,中国的士族一直都很强盛的,呵呵,没有士族,皇帝都当不成
屁屁: 思想活跃开明这个不知道从何说起,活跃开明就不会有武则天大兴酷吏了
DZhang: 宋开始不能算士族的天下了 他们虽然是社会构成的基础 但是已经没有在朝廷中掌握足够的话语权 最明显就是元和清 已经明代宦官
屁屁: 只是相对于后来的朱程儒家开明而已,不能这么比
DZhang: 武则天大兴酷吏只是对于同时代而言 如果纵向比较真不算什么 对老百姓生活没有产生太多负面影响 至少可以说GDP还在正常增长:)
DZhang: 而晚唐还没有这样做 就是一些朋党就已经搞得民不聊生了
屁屁: 呵呵,你知道武则天兴酷吏为了什么吗?为了镇压反对她当皇帝的人,如果真的开明是不会有这么多人反对的
屁屁: 还有士这个东西是相对于农工商来说的,读书人和一些世家都算士的阶层,这个阶层从来都是强大的,甚至你说的朋党也是士的阶层搞起来的嘛
DZhang: 我们还可以从妇女地位来看 唐代的妇女和男子地位基本相当 离婚不像后来那样是叫"休" 妇女再婚也并不少见 而且很多人还衣着暴露:)
DZhang: 有大量的人反对太正常了 一个女人当皇帝 中国古代从未有过 再开明也接受不了 但是还是稳住了 这就够了
屁屁: 士从来都是一个管道,皇帝必须通过这个管道才能联系到基层的人民,越来越发达的文官系统其实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结构,皇帝都不能撼动这个结构,否则就是社会的更替,你可以去看看万历十五年这本经典著作
DZhang: 朋党的时候士族是皇帝权利的工具 它们当然自以为老大 其实被玩弄于股掌之间
屁屁: 妇女的地位是朱程那帮人越搞越下去的,原来可是一直都没有这么低
屁屁: 这个不对,皇帝可以换,但是中国的封建体制维持了这么这么多年,就是因为有儒家思想为思想基础的,有一套成熟经验的读书人阶层支持着,也就是士族阶层
屁屁: 你可以去看看一些著作论述古代老百姓怎么被管的
DZhang: 士族当然是管理层 但是我们要看的是它那个时候是不是管理层的核心
屁屁: 在古代甚至到了解放前,老百姓被告了,都是一个有名望的士绅出来调解,最后两边申斥,各打五十大板了事。对皇帝的命令,如果不符合整个士绅阶层的利益,就是没有效果的,如果触动了整个士绅阶层的利益,那么社会就离垮台不远了
DZhang: 唐代是各地军阀 也就是节度使的天下 明代是宦官的天下 清朝是八旗子弟的天下
屁屁: 知道宋神宗?(忘了是哪个了)和王安石的变法为什么不能成功吗?皇帝是大力支持的呀,可是违背了整个士绅阶层的利益
屁屁: 节度使以下还是士绅支持着,节度使靠谁来管理?还是士绅嘛
屁屁: 还有士绅阶层中间的人员当然是会变化的,清朝入关,八旗子弟当然进入了士绅的阶层,特别是后期,不过汉人的统治主要还是依赖汉人的,元朝就是例子,外族不和汉人的士绅合作就只有灭亡了,所以有元一代各地的抵抗都是此起彼伏的
屁屁: 其他时候,皇帝如果按照整个士绅的利益来做事,那么即便皇帝再昏庸社会也能平稳的发展,比如万历皇帝甚至N十年不上朝不理朝政,一样的过了N十年没有发生太大的社会革命。
DZhang: 你这样把士族看作一个共同进退的利益集团是不妥的
DZhang: 准确的说 是皇帝是否按照地主阶级的利益办事
屁屁: 其实对于上面的皇帝和下面的人民来说,这就是一个共同进退的利益集团
DZhang: 各地主事的不能叫士族 说他们是地主更妥当 士族不等于地主 一个比较普适的概念可以说士族是有文化有地位的汉人知识分子
屁屁: 地主阶级这个词不对,就是士绅阶层,没得更准确的词来描述这个阶层了,这个阶层中的大部分人是读书人不是地主
DZhang: 他们不一定有万贯家常独霸一方 他们更多的是参政议政的态度和实力
屁屁: 知道士和绅吗?士和绅其实都是一种人,只是士的地位高些,绅的地位低些。士绅不一定是地主,有些地主也没有资格成为士绅
DZhang: 地主阶级这个词应该是对的 地方民众矛盾有多少? 很多也就是地主的家务事 他们不调谁来调?读书人不是都有这个权的
屁屁: 一个清贫的读书人,科举高中出来就迈入了士绅阶层,并不是地主
DZhang: 我认为士绅不能称为一个类似利益集团的阶层 只有地主才可以
屁屁: 呵呵,这个话就不对了,其实往往出来调解的都不是地主或者和地主有关的人,他们往往都是一些读书人或者其他有名望的人比如退休的官员
DZhang: 对 他的确进入了士绅阶层 这并不代表他就牛了
屁屁: 士绅确实有完整的利益集团的,也有整体的利益取向的
屁屁: 他确实就牛了,范进中举读过吧
屁屁: 为什么范进一中举就有人来巴结他?有钱有地的人不一定有政治地位的,而这个阶层的政治地位和这个阶层所带来的名望是范进被巴结的基础
DZhang: 我们的基本定义有
DZhang: 差异 这个是关键
屁屁: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地主之家非要供孩子读书供孩子科举的原因,因为他们如果不挤进这个阶层就没有可能取得政治地位和名望
DZhang: 这是一个可能腾飞的机会 并不是说一定就飞黄腾达了 而且范进所在的时代已经到了士族的没落 也就是最bt的时代
屁屁: 当然很多有名望的士绅最后成为了地主,但是这是他作为士绅的一种副产品,并不是因为他是地主所以他是士绅,而是他是士绅为他带来了地主的财富,假如他的后代不读书,那么他们家的士绅身份是不能维系的。
屁屁: 范进的时代士绅不仅没有没落而且依然强大,不然范进不会死皮赖脸往里面挤的
屁屁: 不要认为士就是欧洲的那种骑士或者武侠当中的侠士的概念,中国的士其实是一个以读书人为主构成的社会阶层,这个阶层有着当然的利益联系和总体的价值取向的
DZhang: 你知道一种东西快要没落的时候什么样子吧? 强大得异常 似乎人们除了它没有别的路可以选择了 所以它也就快要完了 因为社会已经病态了
屁屁: 除了少数精明强干的皇帝以皇权压制了士绅阶层的利益取得了成功以外,大部分皇帝的所作所为是符合士绅阶层利益的
DZhang: 而送孩子读书不是和士族必然相关的 人类的求知欲决定了这一切 自古以来 知识都是追逐的对象 这只是一个手段
DZhang: 那你说士绅和地主利益是否等同
屁屁: 它强大不代表它没有内部的结构问题,每次的改朝换代就是这么样子产生的,改朝换代不光是对皇帝的更换,更是对士绅阶层的一次大洗盘,科举就是定期对士绅的构成进行轮换
DZhang: 不爽 实验室这个出国账号太不稳定了
屁屁: 功名这个词不知道怎么来的?如果读书只是以求知欲作为基础的话。知道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不为功名的人是谁吗?贾宝玉,可惜是虚构的
DZhang: 你这样的描述导致了一个问题 你所谓的士绅阶级是常换的
DZhang: 而地主阶级在历届的朝代更换中几乎不受影响
DZhang: 就连农民起义军成功都需要争取到大地主的支持 他们才是核心
屁屁: 士绅和地主的利益当然不完全等同,他们有交错点,这是因为很多士绅成为了当然的地主,不过士绅并不等同于地主,地主也不等同于士绅,这是两个概念
屁屁: 知道为什么太平天国失败么?他们照样有大地主支持,但是他们没有符合士绅阶层的利益的
DZhang: 中国古代各地的大地主武装力量很强 而且几乎不可能成为政府的征讨对象
屁屁: 中国的士绅当然是常换的,一个士绅死了,他的孩子不一定是士绅,一个人死了
DZhang: 对 他们不等同 所以你的观点才有问题 你都说了 士族阶级本身并不是一个稳定的群体 他们根据皇帝的需要被选拔并培养 说这个阶级是皇帝必须听从的就有问题 而地主阶级才是真正皇帝必须听从的 封建社会的核心就是地主
DZhang: 太平天国的失败和是否符合士绅的利益没有必然联系
屁屁: 中国古代的大地主很少有极强武装的时候,只有在乱世才有的,而且政府干吗征讨地主武装?又没惹他
屁屁: 士绅的选拔不是皇帝的选拔
DZhang: 可以说 败在地主武装下更恰当
DZhang: 湘军 淮军 哪个不是地主武装?
DZhang: 太平天国也就是地主阶级的内部斗争
DZhang: 韦昌辉、石达开都是大地主 他们为天国初期发展提供了必须的经费支持
屁屁: 士绅阶层有自己的选拔标准,那就是科举,科举这个制度之有效,保证了它的长久实行,皇帝选拔的只是人,而这些人都是符合士绅的标准的,很少见到不符合士绅标准的人被选拔的
DZhang: 要是没有他们 这帮人就是土匪
屁屁: 知道太平天国时期为什么那么多地方武装吗?
屁屁: 知道为什么曾国藩有那么多人来打仗吗?
屁屁: 这说明你对那一段历史不太了解,特别是对那一段历史中的经济问题
DZhang: 士绅标准的决定权不在他们自己手上 在掌权人手中 比如节度使 宦官
DZhang: 知道为什么曾国藩有那么多人来打仗吗? 你说为什么
屁屁: 那个时候中央政府已经没有能力控制财权和军权了,所以这个时候下了命令把财权和军权下放到地方,特别是财权,这才有可能造成如此强的地方武装,这个我没有乱说,这个是有史可查的,平时财权当然的集权在中央手里面,谁敢私自养兵?私自养兵不说行动了,就是有人告发你有这个打算都是全家抄家的
屁屁: 士绅的标准上千年来就没有变过,并不是谁想变就能变的
DZhang: 正因为士绅 也可以说士族是那样的一个漂浮不定的群体 他们有知识 爱国奋进 思想活跃 而地主阶级不是说他们想保守 他们必须更多考虑自己的土地 自己的收入 相对更受束缚
DZhang: 你对曾国藩的解释很对 这个说明了什么? 和议题看似无关啊
屁屁: 所以曾国藩和刘备没有本质的区别
屁屁: 他们是士绅阶层的人,但是并不代表地主阶级是强悍的。
屁屁: 刘备自始自终也不是地主阶级的人嘛
DZhang: 士绅的标准当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因为中国社会就没有大变
DZhang: 地主永远是地主 他对土地的所有权限制了他 而士绅不一定永远是士绅
屁屁: 还有士绅只能说有知识,中国的士绅从来没有群体性的思想活跃、奋进。爱国是有的,中国的士绅从来都是思想保守按部就班的
DZhang: 曾国藩这样的人既是士绅又是地主 不好说 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说 士族不一定有经济实力 地主一定有 那么能建立武装 具有实力的必然是地主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实力说了算 你说地主是主导还是士族是主导?
屁屁: 士绅是不等同于地主的,所以士绅阶层也不等同于地主阶级,他可能引进新鲜的血液保持其不垮掉,但是从来不激进,从来不开明,从来都是保守的,都尽量把不符合旧有的规范的东西消除掉,实在消除不掉才勉强的接受。
DZhang: 思想保守与否和你的看法和比较对象有关系 我认为他们是活跃的 这个问题暂时不讨论
屁屁: 中国从来都是士绅阶层说了算的
DZhang: 中国从来都是士绅阶层说了算的 从何来? 地主要整你的时候 你怎么办?
屁屁: 士绅阶层的人从来没有喊出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的话,反而是要消灭这类思想
屁屁: 地主是不可能敢得罪士绅阶层的
屁屁: 得罪不是说得罪某个士绅,而是说不敢得罪整个阶层
DZhang: 为什么不敢?
DZhang: 古代很多关于知识分子 比如苏东坡 "智"取XXX 的故事 为什么要智? 的确他们聪明有才 但是也说明他们并不那么强势
屁屁: 呵呵,古代的故事你也信?绝大部分民间传说是夸张的
DZhang: 他们是夸张的 但是也从一个层面反映了问题 为什么没有地主来智斗士族?
屁屁: 其实一边和你说我一边总结了一下,士绅阶层最根本的利益是什么
DZhang: 为什么老是地主欺负人? 他们牛阿
屁屁: 我觉得士绅阶层最根本的利益应该是维护这个阶层的稳定存在
DZhang: 你认为是什么? 我不成熟的认为可能是社会的平稳发展 这是对他们最有力的环境
屁屁: 知道古代所谓的豪强是什么意思吗?不管是地主就能当豪强的,没有政治地位的人别想当豪强
DZhang: 恩 有道理 地主更多的是要保平稳争利益
屁屁: 地主只敢欺负老百姓的
DZhang: 当然了 豪强名额有限啊 嘿嘿
屁屁: 你说那个社会平稳发展当然是对士绅发展有利的环境,但是如果平稳是以士绅的根本利益为代价,士绅就宁愿不平稳
DZhang: 所以地主们要加强自己的力量 大家来争当豪强啊 而国家控制了武力 他们就只好知识就是力量嘛
DZhang: 这个如果不可能成立的 士族在武力上是弱势的 乱世只能吃亏 :)
屁屁: 可以举一个例子,我们知道雍正一朝是非常稳定的社会,可是为什么雍正一朝也是士绅们最不满的社会呢?因为雍正作为一个皇帝的很多政策违背了士绅的利益,比如火耗归公,这就是让士绅们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基础,所以到了乾隆一朝的时候,雍正一朝的大部分政策都废除了,所以乾隆一朝被称作盛世,皇帝和士绅的合作从来就是中国古代衡量一个皇帝是否成功的重要标记
屁屁: 武力夺取的只能是皇帝那个位置,而士绅的阶级总是存在并且发达的。还是那个话,清朝和士绅有效的合作所以存留了下来,元朝没有合作所以很快灭亡了
DZhang: 证据有问题 你在一个太细节的问题上去看 看不清历史的大趋势了 雍正王朝为什么不好? 没有证据说明这一点
屁屁: 雍正可是没有几个士绅满意他的,看看清朝历代的评价就知道了,正史评价可是极大的反映了士绅的观点的
DZhang: 元朝不是没有和士绅合作的问题 最根源的说 元朝没有和汉族地主们协商 地主们很快就反击了 士族从何反击? 被扁了也没有太大办法 他们更多发挥作用是在和平时期的治国上
DZhang: 士族作为治国的工具来看也许更确切一些
屁屁: 还有万历年间,为什么最后在万历的儿子手上就丢掉了江山?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万历和士绅集团不合作的态度使得士绅集团觉得这个王朝是没有希望的
屁屁: 工具要有人使用,而使用他们的正是他们自己,绝对不是皇帝,中国的皇权是没有这么绝对的地位的
DZhang: 雍正没有士绅满意后受到了他们的压力 所以最后才在下一朝改变了政策? 我觉得更多的是整个朝廷越来越汉化的结果 不在于此 汉化多了 自然对士族也就更好了
屁屁: 有康熙一朝,汉化已经不差于后来了,雍正的独立性格和其不和士绅阶层完全合作的态度决定了雍正的政策的失败
DZhang: 使用他们的不是皇帝 而是政府 一个地主阶级的政府 皇帝是代言人 你说对了 中国古代皇权很不绝对 除了京城 各地的老大都是当地的大地主 注意 是大地主而不是大士族 并不是所有的地主都是士族 而当老大的士族一定是大地主
DZhang: 康熙只是建立了一个趋势 汉化在康熙时并不好 服从他的士族更多的是拜倒在他的人格魅力下 雍正没有那样的人格魅力 其他矛盾也就突出了起来
DZhang: 乾隆时期 满汉的和平相处才算真正建立起来了
屁屁: 错了,同学,没有的事情,虽然到了乾隆后皇帝才开始不会说满话的,不过在乾隆朝的人汉化已经非常非常严重了,甚至它们的萨满妈妈这个主神已经只是仪式性的纪念了,皇帝学习的更重要的是儒家经典和佛教经典了,就连当年的康熙也是学这些长大的
屁屁: 中国各地没有老大,只有豪强,而且豪强往往也成为打击的对象
DZhang: 用满文就是双方最大的隔阂
DZhang: 豪强是打击的对象 但是他们还是强 地方官从来都需要和地主们搞好关系 不然就是等着下课
屁屁: 在上层,士绅对皇帝负责,中层士绅管理着国家机器的运行,下层,士绅还要与平民百姓打交道
DZhang: 你说的这个是官员 他们的背后是地主
DZhang: 所谓士族 是一个面纱和工具 并不是一个实体
屁屁: 地主如果不谋求政治地位很容易成为士绅的羔羊的,不过好像没有什么大地主不知道谋求政治地位挤进士绅阶层的,当然他们手里有资源,所以挤进去相对容易一些
屁屁: 不挤进去就等着死吧
DZhang: 一个确定的实力需要有他们实在的共同利益 士族到底有什么? 地主有土地 有生产资料 他们拥有实在的利益 这个才是关键
屁屁: 士绅的集团虽然大部分是官员组成,不过确实不全是官员
屁屁: 还有很多不是官员的读书人也是这个集团的一分子,比如大部分和下层百姓打交道的士绅就不是官员
DZhang: 地主进入士族是什么大事 这本来就是在他们利益基础上构建的上层建筑
DZhang: 士族是虚无飘渺的知识分子集团 这个集团从战国开始走向辉煌 到晋代以后开始默默无闻下去
DZhang: 不要看"还有一些..." 要看大趋势 少数的东西在历史分析中是忽略的
屁屁: 不要用一套这样的方法来分析历史,最好抛弃阶级的观念,来看这么一群人,他们确实不等同于地主,他们确实保守,他们确实不能容忍激进的改革.地主只是一个很狭隘的概念,有土地的人就叫地主
DZhang: 这套方法是有效的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建立在实在的物质基础上的 生产资料 和 生产方式是关键
DZhang: 用物质来区分人很合理的 其他方式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分析中的混乱
屁屁: 还有我现在意识到我说的士绅阶层是一个广泛的阶层,而不局限于下层与人民打交道的士绅
DZhang: 你要把定义局限一下 不然就不好说了 你想想 有知识就是士族 那就完了
屁屁: 而一般说的士绅是指的人民和官僚机构中间的夹层,我认为我的分类比较准确,因为士这个词从来就是包含上层的意思的
DZhang: 我所认为的士族是拥有一定政治地位和知识水平的一个群体 他们有知识 有思想 有力量 在国家里举足轻重 但是他们并非控制国家的核心力量 政府也不是按照他们的意愿运转的 如果真要扯上关键 最好说他们是执行国家意愿的群体
屁屁: 国家才是一个虚无的主体,国家的意愿有可能是士绅阶层的意愿,也可能是皇帝的意愿,也可能是人民的意愿的一种反应
DZhang: 对 但是我们按最常规最经典的定义 封建社会这个意愿更多的反应了地主阶级 奴隶社会更多反应奴隶主 ....
屁屁: 看看这篇文章,写得比较真实,告诉你地主是什么样子的,http://www.chinesecommunity.us/news_index3168.html
DZhang: 这个定义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屁屁: 还有不聊士绅这个问题了,累死我了
2005年10月14日
品品易中天
2005年10月2日
男人田亮
2005年9月21日
说道说道DELL的保修
使用DELL的笔记本已经迈入第四个年头了,我的第一台笔记本是DELL I 8200,现在手上使用的是DELL L D610,应该说我是一个DELL的老用户了,最近在选购第二台笔记本的时候看到了对DELL电脑保修的一些评价,如鲠在喉,所以不得不说道说道。
看到的测评文章在写到DELL的电脑的时候一阵狂夸或者狂批之后,都会加一句这样的话“缺点:售后服务长期为人诟病,这是一个大问题!”,讲得狂义正词严,我听得狂恶心。
为什么恶心?作为一个老用户,这么多年来当然也体验过DELL的保修服务。我很想问问些测评的人,亲自体验过DELL的“恶劣的”售后服务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
其实我体验的DELL售后服务还是非常好的。首先体现在保修的服务项目在买电脑的时候就写得非常清楚了,这些东西在DELL的网站上能够看得一清二楚,并不遮遮掩掩的写一些模糊的话,比如保修三年之类的。DELL列出了很多条款,比如两年保修是一年第二个工作日上门一年送修还是两年都第二个工作日上门,各类价格差异也一并列出,清晰明了,花钱买服务知道自己买在哪里了。
我有两次次珍贵的保修体验,首先说明我的8200是购买了两年保护,一年上门,一年送修的服务。第一次8200的电源适配器有问题,也就是外面比较重的那一砣东西,在我将问题准确的描述给工程师以后,因为在上门期内,DELL本着对用户的信任,直接给我寄来了一个新的电源适配器,不需要派工程师检查问题立马得到了解决。第二次是我觉得我的风扇可能有些问题,老感觉有东西卡着,噪声比较大。我打电话给免费电话,对方告诉我更换风扇需要更换主板,因为风扇和主板不能分开,然后告诉我一个星期内调货然后通知我。注意,这是800电话里面的小姐,也就是厦门的服务人员。然后不到一个星期,DELL的服务人员致电我说主板已经调到,因为我的保修期属于第二年,所以需要送修,详细给我讲解了北京DELL的维修地点并和我协商好了时间以后,我直奔维修地点。注意,这是北京的维修点的工作人员。在维修点,我走到柜台说明了我的身份,我属于预约的客户,少许等待之后,来一个工程师把我领到一个专门的地方,检查确认问题以后,当面为我更换了主板。最后我在维修单上签字,表示维修结束,整个送修过程不过一个小时,空白等待的时间只有大概10分钟。最重要的这是完全For Free!!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维修是预约式的,方便轻松,不需要在柜台进行无尽的等待,在下面我举的例子当中可以看到预约式的好处。从上面的经历看出,只要在保修期内,DELL的大部分问题是可以在电话中解决的,最后即便送修也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服务,并不费时费力。还值得注意的是,DELL的保修是以保修单为主,几个部门协同工作方便了用户,也体现了流程的规范。
作为比较,我不得不讲几个关于笔记本电脑保修的绝对真实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说的是联想,联想的保修说实话在国内其实算比较好的了,修的是一个97年左右的很老的笔记本,早就过了保修期,所以只能送修。在重庆,送去的一家公司实际上并不是属于联想企业,而是叫做道洋电脑公司,可能和联想是合作关系,不管怎么,这里只保修联想电脑,应该也算专业联想保修点了。本本拿去后,由于问题比较大,检查后说需要调货,说调到货给我打电话,于是我就把本本抱回家。过了一个星期,没有接到电话,打电话去问,人家前台小姐说当时接待的那个人不在,所以不知道货到没有,请明天再打电话,打了好天电话,终于找到了那个人修好了电脑。修好了倒是修好了,怎么想怎么给人一种不专业的感觉,怎么这么像作坊式的呢?万一那个人不在这里工作了或者请病假了,用户的一个星期岂不是白等了?
第二个故事说的是国内的第二大品牌方正。这是我大学同寝室同学的一个笔记本,购买时间上和我购买DELL8200同时。他的电脑电池寿命到了,由于每个品牌的电池都只保修一年,过了电池的保修期,而且他觉得电池没用,所以没管电池,想不到电池竟然把主板的电池插口烧掉了,还影响到了主板的其他功能,可以说不能正常使用了。因为在保修期内,他找到了方正的维修电话,方正给了他一个维修点的电话叫他打过去。他打过去了一问,人家说拿过去看看。到了那里一看才知道这并不是方正专门的维修点,方正只是他们代理维修的一个品牌而已。在确定需要更换主板以后,也需要调货,同学把电脑拿回来等调货的消息,左等右等,都没消息,一会儿说检查的人不在,一会儿说货还没到,反正前后拖了有大半个月。同学等不及,又把电脑送到维修点,这次维修点说得实在,从正规渠道调保修的货是很难调到的,如果同学真想修好,最好自己花钱,他们能从其他渠道调到货,当然对他们来说其他渠道也就不是for free的了。同学当然不干,可是在方正推荐的另外一个维修点,说的情况也是完全一样的。于是同学只得花钱修了笔记本。注意,这是在保修期内。另外一次,他的电脑的液晶屏坏了,也是最后花钱修了事。我经常善意的笑他,说他当年该和我买一样的笔记本,虽然当时要贵些,但是,不但配置比他高得多而且现在都还好好的,他保修的钱加上他买笔记本的钱,一共也超过了我当初买电脑的钱,配置也不好而且还多处是坏的。在保修期里他在正规的保修点修电脑已经花了3000多块,而且这因为是北大的学生,所以这些事情其实都是在方正公司眼皮子底下发生的。方正公司就在北大东门对面。
第三个故事说的是关于三星的,这是在我那次送修8200的时候看到的。DELL、三星等等好多品牌的电脑的北京总维修都在某个著名的写字楼楼上(我确实忘记名字了),所以服务台作为公用,谁的客户来了,谁来笑脸相迎。由于我是预约客户,所以在简单的和服务台打过交道以后,我就等着工程师来领我去维修间。在等待的十分钟里我看到了这么一位三星的用户(是一位美女,所以认认真真看了全过程),先是服务台的小姐简单的询问了问题出在哪里之后说让工程师出来,大概三星的维修间就在服务台后面。工程师先在柜台给用户小姐检查本本,其间没有用到任何专业工具,然后到处找了一张不知道什么表让用户小姐填了,就把小姐的本本拿进维修间去检查,可怜的着急的小姐就在柜台坐着不知所措。一会儿工程师出来说小姐的液晶屏需要更换,不过他们没货,需要调货,小姐问调货需要多久,工程师竟然说快的话一个星期,慢的话一个月!之后的事情由于我去维修自己的机器去了我没看到,不过想来美女小姐是不会满意的,一个月!要知道三星是国际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厂家,居然为了换一个液晶屏需要用户等待一个月,而且需要用户跑两趟以上,很不应该!
第四个故事是关于Acer的,我在考察买这个笔记本的时候,其实同时看上了Acer的一款差不多的机器,价格等各方面都差不多。Acer那款好在显卡用的GeForce Go 6600,缺点是内存是DDR2 400MHz的,这和Sonoma平台533MHz有些不搭调。于是我就问销售商可否给我更换内存成DDR2 533MHz?销售商说可以换成金士顿的,但是并不是厂家更换,而是销售商个人行为,所以厂家不对内存和内存造成的任何问题保修,而是由内存厂家也就是金士顿来保修。虽然我很信任金士顿的内存,不过对于这种分开保修的方式我有些害怕,因为一旦有些问题,很可能Acer和金士顿会像踢皮球一样把我踢来踢去谁也不管,因为电脑很多问题是根本说不清楚哪里产生的,说成主板问题也可是,说成内存问题也可以。所以我为了简单,我选择了DELL而不是Acer。
写到这里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提IBM?确实我承认,收购前的IBM的蓝色快车服务是世界级的顶呱呱的(收购后怎么样我不知道)。不过一想到IBM行货的天价我就发憷了!一个其他品牌同等配置只卖13000左右的T43居然行货要报到24000,不知道IBM怎么想的。多花10000多块钱买保修您愿意吗?DELL同样的三年全面保护也菜要价1000元不到呀!可是只有行货才享受蓝色快车!水货?水货您就别谈保修的好坏问题了吧?虽然IBM的质量确实非常的好,很不容易坏,不管水货行货!
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要说DELL达到了舍我其谁的境界,其实DELL的保修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全北京就只有这么一个保修点么?对我们住在北京城西的人来说很远的耶!还有在一些小一些的城市里边DELL的服务是不是像在北京我所看到的那么好,这个我不清楚。可是比起一些国产“优秀”品牌(更别说那些杂牌子,如当年昙花一现的winbook现在叫TCL之流了)和一些国际品牌来说,我觉得DELL的保修还是值得信赖的,并不像有些测评者所说的“为人诟病”而已。
2005年9月18日
2005年9月15日
听听北大的选修课
这两天帮qyqx选选修课,有一次看到了熟悉的选课单,发现了好多熟悉的老师、熟悉的课的名字,眼前又涌现出那些上课的日子,心里一阵怀念。
最先上的是一门数学课,普通统计学,讲课的老师姓谢,是全国政协委员,瘦瘦的老头子,统计那边的大牛人,每次都非常兴奋的样子,课讲得还不错。不过这个课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课上用的计算器,好像是德州电器产的,叫Ti89,简直就是一个随身的Mathematica,可以算不定积分,可以画函数图,甚至可以画3-D图太好用了!直到今天我都在想拥有一个这个东西,不过挺贵的,还是老老实实Mathematica吧。
下面选的一门是明清经济与社会,呵呵,想着这个课我心里浮现出一个景象。三教那个能坐上百人的教室里坐着不到一半的人,可在晚上上,外面都漆黑的一片,教室里昏昏暗暗的灯光照着一位脸上永远笑着的微微中年胖的老师。这个课的笔记我记了一本,生怕把老师的每句话漏掉了,为什么呢?实在太有意思了。我现在最能记得的是老师讲的某个主题,也就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对中国的远大影响。其实我的历史书也看了不少,总是觉得中国是一个非常封闭的社会,特别是明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明清的中国关系不大。但是老师使我知道了这样一个线索,就是哥伦布将玉米、红薯带到了欧洲,传到了中国,于是中国的山上终于拥有了可以种植的物品,才使得中国广大的山区有了密集的人口,中国人再也不是聚集在平原地区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人口分布,是中国明清大移民的重要原因之一。哇!看多了皇帝史的大家,来看看这种经济史的分析,太好玩了!对了,我记得老师是傅衣凌先生的博士,而傅先生是中国经济史的开山鼻祖,够牛吧?
哇!下面更是大牛!每学期都爆满的王博“老先生”的老庄哲学!王博不是老先生,非常非常年轻,不过已经是大陆研究庄子他老先生写的《庄子》这本书的最牛人了!《庄子》这个东西非常非常之难懂,哪像《论语》那样就是大白话呀,《逍遥游》、《秋水》这样子的名篇哪篇不是晦涩的呢?老王愣把我给讲懂了,牛!最牛的是,老王让我相信了一个道理,就是庄子的思想并不是要“出世”,也就是逃避现实不问世事,不像我们通常理解的庄子那样,而是要在思想上跳出人世间看清这个人世,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让自己在世界上生活得更好更深刻的明白人世间是怎么回事。被儒家的“忠孝礼义,信悌廉耻”熏陶了20年后忽然看到了庄子他老先生的思想,另一种奇妙呀。对了,在课上还有幸看到了陈鼓应先生,这位先生别的不敢说,不过在庄子的研究上是世界No.1的。崇拜一下下吧。
嗯,美国文化与社会也是一个好课,与其说是课,不如说是讲座,每次都有一个不同的先生或者女士来讲一个题目。记得有一个老外,来讲反对布什大哥的讲座,英语是没听懂什么啦,不过他老人家满口Mr.Bush这样Mr.Bush那样,布什的好多政策都被他老人家说成Mr.Bush的主义,好耍。还有就是组织这个课的袁老师,是姓袁吧?女老师,推荐给我们一本书,托克维尔写的论美国的民主,下课我就去买了一套商务出版的。托克维尔大牛蛙(哇)!托克维尔同志是法国政治青年,二十多岁了,为了研究美国的政治制度,受法国革命派和各方面保守派两方面的迫害,不远万里,来到美国。只在美国呆了九个月就滚蛋回国的托克维尔写的这本书却成了至今为止美国政治界的圣经,堪比圣经你说伟大不伟大?什么是民主,读读就知道!
其实已经不记得讲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那个老师是什么样子了。不过这个课听听非常好,详细地讲了讲三权分立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政治结构应该是什么样的。是美国那样的总统大权在握?是法国那样的总统总理各分半权?还是英国、日本那样的纯粹议会制度?各个制度有什么优劣?不听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圣经概述和导读嘛太有趣了!圣经是本书,没谁不知道吧?圣经讲的什么?有人一反应就说是耶稣的故事,其实圣经前半本和耶稣他老人家没什么关系。亚当夏娃都知道吧?他们吃的什么果子来着,有人一反应就说是苹果,其实人家圣经没告诉你是苹果,不知道是哪个瞎扯蛋差点儿扯成真理了。以色列一天就琢磨着怎么干掉巴勒斯坦大家都知道吧?从我记事儿起就没消停过,其实从我爸记事儿起就没消停过了。干嘛不消停呢?原来现在以色列加上巴勒斯坦的地盘都是上帝怹老人家赐给以色列人的,世界上最大那个老大赐给偶们的东西,你个小回回凭什么抢去了?不打行吗?这样看来拉宾确实该死。就说点儿细节吧。耶路撒冷有个哭墙,知道的人不少吧?那个东西周围几百米里头有几个东西非常重要!第一个就是以色列人的所罗门王的第一圣殿的地址就在那里,要知道那是放“十诫”的约柜的地方,非常非常非常的等同于以色列人的上帝就在那里,所以要让偶们以色列人把耶路撒冷让给小回回?我呸!在第一圣殿遗址的正上方现在是一个清真寺,那儿有块陨石,据说是默罕默德怹老人家升天的地方,哇,不得了了,要偶们穆斯林把老祖宗的墓让给你们犹太鬼?我呸!这旁边另外一个东东据说是耶稣怹老人家生出来的地方,耶稣怹老人家虽然据说死了好几回,可就生了这么一回,比不得释迦摩尼怹老人家被孔雀吃了又拉出来都非要算再生了一会,所以,耶稣同志生的地方不是圣地才有鬼了呢。读读圣经,听听老师讲讲这些故事,不错着呢!比在茶馆听说书先生讲程咬金和大肚儿蝈蝈红的幸福生活强多了!
徐莹姐姐的会下围棋的都知道的,她老人家讲的围棋真是精彩,人漂亮,讲棋也好听,就是我太笨笨,当时听了吧觉得奥妙无比,下来就是不会用,所以也不会下围棋,真是可惜。不过这是好课,一定去听听,或者我不把它当成课,而是一次享受更好,如果现在手边有一杯茶,一想到徐莹姐姐的围棋教室,我就立刻想品一口香茶,就是这种味道。
网上好多人恨all of 日本,不过我对日本这个长久的民族和地方还是很感兴趣的。想想这么一副画面,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叩开一扇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翠绿的竹子,一条幽径通往深处,旁边有零零散散的低矮的篱笆,篱笆的深处隐隐约约有一扇小扉门,青苔布满幽径和泥土,不时一眼清泉流淌出来,一个葫芦瓢轻轻靠在泉边,再往深处看就是一间小房子。看似自然荒野之美,却也隐约透露出主人的精心之处,这就是日本典型的一个茶室。再有,花很美,相信不少人家里也常买花,中间几朵香水百合,配上一些满天星,把一个花瓶插得满满的,美则美矣,却雍容而非艺术。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几片叶子,像是自然的在瓶子里生长着,甚至还有两三片的枯叶,叶间不经意的露出一两朵小花,花不大,却给人清新脱俗的感觉。我常说,在路上走着走着,发现了一朵还带着清晨露珠的牵牛花开得那么好,心里一阵欣喜:哦,牵牛花开了!看到一个花道艺术品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有这么一种感动和欣喜。其实就像《菊与刀》里面把日本分成菊花和刀两种性格一样,我们在义愤日本刀的性格的时候,不妨也品味一下菊的味道,其实内心深处你对这种菊的味道是有一种东方人独有的认同感的,有时候就像在看我们自己的历史。对了这个课是日本文化艺术专题。
最后一门是中外名曲欣赏。有两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一个是我在这里第一次听到了瞎子阿炳亲自演奏的《二泉映月》的录音,说实话我非常震撼!甚至认为以后的二泉映月演奏都是不好听的。第二个是我欣赏到了著名的歌剧《茶花女》的全本。说是欣赏其实我不懂歌剧也不懂意大利语,不过一曲饮酒歌那欢快的气氛和突然独处时女主角突然倒下后和男主角满是哀伤的对唱片断久久在我心里回荡。我想欣赏一下非常多的艺术还是很美妙的。
其实我上的课都非常的好,专业课尤其如此,不过我这里只说到了选修课而且大部分是人文课,其实我们的人文修养又何止是少可以形容的呢,多读读书,多感受下老师们带给我们的思想上的愉悦,我想这是一种非常安逸的生活。对吧?
2005年9月7日
物理的精神
2005年8月19日
十面埋伏
2005年8月16日
直面惨淡的人生
讲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前两天,我在看报纸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对比,可能是编辑故意对比给我们看的,头版头条是写的广东煤矿透水,123名矿工死在了井下,头版第二条写的是山西的煤老板们集体购买价值100多万的悍马车,而且还有一个老板私人拥有三两劳斯莱斯。
看到这个故事,我不想恨那些煤老板们,因为煤本身让他们暴富,如果他们的做法合法合理,人家富了我们有什么好恨的呢?可是看看100多矿工的死亡,我们又不得不恨得牙痒痒。该恨谁呢?煤老板当然也不愿意矿上出事的,出事一个人现在不光是要赔二十万而且弄不好还要坐牢,这是其一。其二,煤的价格年年上涨,现在靠挖煤赚出上亿身家并不是什么难事,挖煤的成本又极其低下,也就是利润非常高。马克思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有300%的利润资本家就愿意铤而走险,而且这个风险在煤矿老板身上的并不大。于是我恍惚间来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劳工个个要做大量的工而且吃不饱肚子;又恍惚来到了西部开发时候的美国,来到了洛克菲勒开发石油时代的美国,劳工的利益在哪里?看不到。不过现在好像是21世纪呀,看看英国看看美国,还有这样的荒唐事情吗?动不动就死几十上百人的,老是发生这样的事情,一边是劳工拿着可怜的工资提着脑袋在玩,一边是老板们天天都只剩下数钞票这一件事情了。而且这一切好像是合理的,不然怎么一年发生十来回我们也见怪不怪了呢?我们好像得问问这个社会制度了。
第二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关于义务教育的,义务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每个适龄的儿童政府都应该从义务教育款中拨一部分款对这名儿童进行直到初中的教育,这是政府的义务,合法合理。可是我们看到了这么一部分人,也就是所谓的民工,孩子应该上学了,打工的地方的学校却不收他们,收也可以,缴点儿赞助费来吧,应该有上万元吧。打工能挣几个钱?工钱还不时被拖欠,这点儿赞助费就要了老命了。缴不起赞助费,学校就只有一个嘴脸,别来呀!每每电视上播出这种消息的时候,看着电视上那些孩子渴望着的大眼睛,大部分人都想把那些摆嘴脸的校长呀教导主任呀吃了。但是好久了,除了政府修了几所象征性的所谓民工孩子的学校以外,依然是这样。不说民工孩子了,就是城市里的孩子读小学初中也是划了片区的,某个片区就只能读某个学校,要读别的学校可以,必须收取“择校费”,这个东西我们可能早已耳熟能详,这不,教育部又发下来通知,不许收择校费,但是我们知道的是各个学校都在阳奉阴违。
好了,问题来了,赞助费也好择校费也好是怎么来的?不可否认这些费用是学校创收的重要来源。不过人心都是肉长的,那些校长们看着渴望读书的一双双大眼睛能收何必不把他们收了?收进来还不是学费照缴?甚至有时候看着学生太贫困了,学费也免了。一边是有人情味的免学费,一边是坚决拒绝多收一个学生除非他缴择校费,这可能就不仅仅是学校创收的问题了。我们来算个帐,一个班一般50个学生,一个学生一年缴400元学费,一共是两万元钱,一个班平均3个老师,一个老师平均就只能从学费中间得到6000多元钱,平均到每个月是500多元钱,这还不能付给老师工资,更别说各种奖金了,而且这还是把学生学费全算成老师的工资,一个学生当然还有其它费用,资金的缺口就更大了。那么资金的缺口在哪里补?看看这个故事开头对义务教育的解释,政府对每个学生是有拨款的。这个拨款是按照适龄儿童的户口拨到每个区县的教育局那里的,于是问题就来了,民工的孩子的户口当然还在农村,孩子的拨款就在农村那里的教育主管部门手里,你要进城市的学校,这个学校得不到你的专用拨款,那么教育你的费用就有很大的缺口,不由你自己填这个缺口,也就是所谓的赞助费择校费,老师们就得喝西北风去!说到这里事情就明白了,还是得问问社会制度。说小了是教育拨款的问题,说大了就是户口制度的问题。这个不改,中央再怎么三令五申不许收择校费,再怎么说要解决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都是白搭。
第三个故事
那天去一个朋友的新家玩,他的家不大,濒临着长江,最妙的是,他家有一个阳台,不大,两个平米吧,向着北面太阳晒不着,站在阳台上一条大江尽收眼底。身处在闹市当中,这样的风景也能让人心旷神怡了。下午的时光,在阳台上泡一杯茶坐着,看落日把红色洒在大江上,看不到落日只看到红色的江,妙不可言。晚上,看着对面江上那飞渡的大桥,桥上面灯火通明,偶尔有漂亮的旅游船从江上开过,这厢,和几个朋友或者家人坐在阳台上聊聊天南海北,什么烦心的事儿都忘了,夫复何求呀!
我是爱旅游的人,前几天去了重庆万盛区的黑山谷。我一向喜欢有山有水的地方的,所以特别鄙视北京周围光秃秃的山,像三毛的脑袋连树都没几根,这能叫好风景吗?黑山谷确实是好风景,郁郁葱葱的树,清脆欲滴的竹子,高低有致的山,清澈跳跃的泉水,时而还有咆哮着的河流,也有缓缓的溪流旁的乱石滩。美呀,晚上我们下榻在谷里的一间别墅里,躺在床上,听着山谷中小河的响声,我就在想,要是哪天我能找一个这样的地方有自己的这样一套别墅,就是在其间终老一生我也愿意呀。
把这个想法说给朋友们听,朋友笑着说,水电气电视网络安全买菜喝水的问题你怎么解决?对呀!我光贪图享受风景却忘了自己的生活了。看来我还是攒钱买一个阳台上能看到江的屋子吧,至少下楼就能买菜,屋里就有水电气。这就是我必须面对的生活的残酷。
本来想把这篇写成一个大文章的,本来我想引用一句话叫做,真正的爱国就是为自己祖国的不好的行为感到羞耻,本来想义愤填膺的大声疾呼我们应该为没有努力改造这么一个不平等不尊重人的社会感到羞耻。可是写完了第三个故事我忽然不想了,生活是残酷的,我们貌似生活得很愉快很优越,能够大声疾呼,能够关心国家大事,但是看看眼前,却有那么多的实际情况需要去面对。所以我现在只想说,来吧,直面惨淡的人生!
2005年8月15日
永垂不朽!
2005年8月4日
一间破屋
2005年7月27日
一本书
这里想要说到的是一本书,不过在这之前先讲一个故事。
故事是我亲身的经历。北大的图书馆需要借书证才能进入,某一次我将借书证借给某个同学以便让她进入图书馆自习。借证给别人是违反图书馆的规定的,结果那天同学真的就被图书馆门口的保安发现并扣押了借书证。保安拿出了只盖有图书馆公章有关罚款事项的决议要罚款40元。我只好交纳了40元拿回了证件。不过法律有规定,并不是每个单位都能随便罚款的,而且需要法律认可的文件来规定罚款的款额,比如说物价局盖章的文件等等,而不是内部文件说了算。当天正好没事,想试一试能不能用法律要回钱来,于是我拿着一本印有相关条款的法律书籍找到了馆长室。馆长们都出外开会去了,只有一个馆长的秘书留守着。
看到我进来,秘书说:“什么事?”
我说:“您好!我刚刚被门口的保安因为借证给同学的事情罚款了40元钱。我当然承认我违反了图书馆的规定,您可以批评教育我,但是我认为图书馆不应该罚我的钱,即便是罚钱也要拿出有关的文件。”
秘书问清楚了事情的经过说:“文件就是这份。”于是拿出了同样的那份图书馆的内部文件。
我说:“这是内部文件我不认可,是不是我的单位自己盖个章也能随便罚您的钱呢?而且罚款的数额是谁规定的?”
他说:“这是校办批准的。”
我说:“那好,您拿一个校办批准这件事情的文件给我看看也可以呀。”
他说:“你要找自己去找校办,没有文件。”
我说:“那可不行,你们罚的我的款,我有什么理由去找校办?”
他无语,我继续说:“如果不能拿出更令人信服的理由我要求把罚款归还给我。”我一边说一边掏出了法律书翻到相应的条款,也就是那些人能具有罚款资格数额怎么确定的条款,继续说,“根据这些法律条款,您是没有资格罚我钱的,请将罚款归还。”
他脸色变了,厉声道:“这个孩子怎么不讲道理呢?你去天安门吐口痰别人还是会罚你钱,你去和他说去!”
我说:“我现在没吐痰,只是被您罚了款。而且这是法律哦!”我有意加强了最后一句的语气。
秘书怒道:“这是在北大就得遵守北大的规定。”
我当然无语,只好微笑着退了出来。
我当然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是应该挨罚的,不过我们有没有拷问一下自己做错了就该挨罚的思想从哪里来的,还有没有拷问一下自己罚我的是谁该怎么罚?其实就去要回罚款这件事来说,诸位不要讥笑我的迂腐,我当然知道钱是要不回来的,不然我在中国这个社会中就白活了20多年了。我的目的仅仅是想试一试法律有多大。结果证明在公认的习惯和法律之间,我们的社会往往遵守的是习惯而不是法律。长这么大这当然是一个显然的事实,比如将小偷暴打一顿,捉奸的时候私闯民宅等等,这些在中国的习惯上说是对的,但是法律意义上讲这些是错误的行为。我在这里讨论的并不是法律的问题,而是要讨论社会问题。
个人行为四周总会张起铁壁,人只能在铁壁中间行动,如果硬要闯过铁壁下场就是头破血流。这些铁壁有些是横暴的,比如一些强加的法律,有些是同意的,比如另外一些人民自愿通过的法律规范,有些是习惯的。其实在一个中国这样一个“礼”治的社会里,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我们的行为方式,就是足球比赛的时候,裁判吹哨子说某某犯规,那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双方停了比赛来辩论。这叫做“无讼”,也就是用不着辩论的意思。我仅仅是自愿的去碰了碰习惯的铁壁,没有辩论的余地,我也“懂事”的退缩了,所以没有头破血流。人的行为周围有铁壁,这是其一。
其二,习惯为什么成为了比法律更有效的铁壁,这就要说到中国是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根本不可能有可以施于一切人的统一规则,这与现代法律精神是相违背的。用一个比喻来解释差序格局,一块石头丢在水里,发生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相当于处于圈子的中心,和每一圈波纹推及的地方发生了联系,圈子推得越远,人情就越薄,于是每件事情都先考察这个圈子的远近,圈子近的人与圈子远的人在同一件事情的处理方式就不一样。在这样一个由私人关系构成的社会当中,无怪乎以人人平等主义为基础的现代法律,会在中国社会中处处碰壁了。
差序格局、“礼”治社会、“无讼”,这本写于1947年的书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乡土现象出发解释了一系列的社会现象。虽然从社会学的科学性上面讲,这不是一本“好书”,它没有数据的分析,各种推理也并不是非常严密,但是确实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虽然作者自始至终写的都是中国旧农村的特点,可是我分明能从中看出中国现今整个社会的特点。我想知道一下中国现今整个社会的特点是有用的。看过这本书,我得到一个结论就是现今中国就是乡土性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冲突的结果。我们在接受了大量现代主义的熏陶之后,想要详细了解中国的乡土性的一面,看看这本书,就会很明白了。明白了儒家怎么悄悄的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里,明白了为什么会有玉泉山和国家信访局旁这么多期盼青天大老爷的人们,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官员贪污腐化到路人皆知的地步还能得到升迁,明白了为什么干什么事情都要靠人情,也明白了为什么生意场上那么多事情必须在饭桌子上谈而且人人抢着买单。
就是这本书——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
2005年7月23日
关于三星堆答明空车影
图是我在三峡博物馆照的古代巴人用具的一些相片。
先回答第一点,古印度人并不是亚利安人,我记得孔雀王时代的人就不是亚利安人。而且既然你知道古巴人的直接后裔是土家族人,那么你可以比较现代土家族人的相貌特征和三星堆人的特征,确实有很大不同,我认为是两种人。还有一个旁证,最近我去看过重庆新修的三峡博物馆,古巴人在各时代的陶器与三星堆基本不同,都是鼓腹式的。并且古巴人的陶器做工远不如三星堆,三峡上游地区据说是巴人的建国的聚居地,巴人的陶器圆口很粗燥,圆形基本不圆,肉眼就能看出来和圆的差别。另外一个证据是古巴人进行的是蛇的崇拜,与三星堆的鸟鱼崇拜是很不一样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四川的融合情况很特殊,四川人有被灭族的历史。你说的土家族迁移历史上是第一次巴蜀人的灭绝和迁移,历史上大的迁移还有很多,最著名的还有张献忠屠四川,张屠川后,所有资料都记载十室九空,巴蜀天府几乎荒凉。几年后现代的四川人有一部分来源于江浙一带的人口众多,迁到湖广地区,然后湖广地区粮食丰足,人口过多,多出的人口迁进四川,这个过程从明朝前期就开始了,持续了几百年。中国后几百年的迁移历史就是东向西迁。甚至出现了中央政府强制命令式的湖广填四川的过程。实在是天府之国空虚无人的缘故。第三次最大的迁移和融合是民国抗战时候的融合,这个是大家熟悉的了。还有一个旁证,就是现在四川的语言属于北方语系,属于西南地区(云贵川鄂)的官话,可以去听土家族的语言,与现代四川话非常不同。
下面附明空小子的驳文。
说三星堆的统治阶级是雅利安人没办法接收,因为这个人种发源于高加索山区,来到印度后要想到达四川盆地需穿越森林茂密的缅甸、泰国、印度支那和云贵高原山地,难度太大了吧。
另外,说现在的川人不再是古巴蜀人(秦统一前的原住民)我觉得是不是过分绝对了。民族迁徙并与当地民族融合的现象是世界范围内普遍的。一般是较少数的后来入侵者与较多数的当地居民相融合,而统治者多半是入侵者。大巴山与四川盆地地区的人种形成可能有这样的解释:首先,一部分当地原住民被中原移民压迫入山地,也就是我们今天在鄂西、湘西常见的土家族。土家人土家人,实际上就是土人的意思,当地土人。其次,另一部分原住民与后来的中原移民相互融合成了今天四川地区(川西除外)的平原族群。因此,今天的川人基本上是中原移民与当地古巴蜀人的混种,不存在种族意义上的谁吞掉谁的问题。
其实,蒙古以南的各省与北方游牧民的融合,华南山地的山民与北方平原地区移民的融合大概都是类似的过程。
拙见忝言,多多批评:)
2005年7月19日
观三星堆的奥秘
2005年7月13日
回来了
回家了,真是非常的爽呀!
先说好多杂事等着我做,累死我了。上星期五回来,星期六就上解放碑买衣服,买了套西装,穿起来帅上天了。星期天去新开的沃尔玛,沃尔玛确实大,就是安排上有些挤,人一多走起来点儿都不安逸,还是南岸的麦德龙舒服些;沃尔玛还有一个问题,卖肉的地方种类不够多,黑多东西都买不到,价格也不算好便宜。星期一一大早起来出去有事,中午回来睡瞌睡,下午去和几个发小吃饭,然后唱歌,搞到一点多才回家睡觉;沙坪坝的好乐迪不错,一点儿不比北京一般的KTV差,不过我老人家传统性的不唱歌,所以一首没唱,听了一晚上邀台。星期二一大早七点半起床补牙齿,然后帮兄弟伙修电脑,中饭在兄弟伙屋头吃了,下午本来说去开车,结果烂桑塔纳空调搞不起,热得哦,上去两分钟汗水八股把股的飚,只好下来把车退了;结果下午晚上和兄弟伙和一个sexy的美女去吹空龙门阵打牌搞到十一点才回家睡觉,睡不着发短信发到一点。今天星期三,早上七点豆起来了,去倒桩,我老人家还是聪明,倒得还是好,第一回三次豆能倒进去两次,一起学的有个大姐,倒了八次,一次都没进库,好老火哦!看她下个星期啷个考得起。明天还是七点钟要起床,还是去倒桩。
再说屋头的爽,空调凉快确实不必说了,最重要的是屋头的菜确实合口味,特别的好吃,但是为了身材,为了能穿下收腰的西装,确实只敢吃一碗饭。呵呵呵,还有就是又看到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对我当然没得说的,好好噢~!
再说点儿伤感的,唉,这次看到爸爸妈妈又老了一点儿,真的不是滋味。二天一年只有春节能回家几天了,唉~~想起来就伤感。不喜欢北京那个城市,不过还要在那里待那么多年,勉强喜欢吧~
总之回来过后爽之后还是一个字,爽!
2005年7月10日
小品三则
这里有我离开当晚和今天写的三篇小品,终于离开北大了。 当我明日踏出南门的时候,身后这片园子已成故园,四年的蹉跎岁月尘封于此,不久我会回到这里,却再也不会有每次我踏进校门的那种感觉那种不可复有的豪迈。别了园子,我什么时候对物发生了情感?呵呵,别了园子! 躺着却不想睡着,在这里躺了两年终于成为最后一夜。心里反复想着明天怎样与同学道别,朝夕相处的日子成为了怀念,于是我还是滴了一滴泪,悄悄的在这最后一夜。 结果第二天出了和黎陈匆匆告别之外,就是让舟舟帮我拿了包,过两天又能看到他,没看到老周缪缪还有贾璋,真的有些怅然。飞机离开北京的时候我在想,我还会回来的。 完成这三则小品的时候,心无所感,过去就过去了吧。 |
2005年7月6日
伤离别
2005年7月2日
84周年的回顾
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84年历程,在第85年开始的时候,有必要来回顾一下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道路。
84年前的1921年7月,在浙江嘉湖的船上和上海法租界中的房子里,开会的人操着不同的口音,但是有着共同的信仰,从此诞生了一个影响世界的政党——中国共产党。
二十年代的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救中国的道路中求生存,贫富矛盾,内忧外患达到极点,中国共产党作为探索道路的众多力量的一支参加了著名的北伐。
三十年代,经过党内各种路线的尝试,最后朱毛井冈山的红军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所控制的最中坚的军事力量之一。不过由于政府部队的不断围剿,在1934年向西南撤退。在撤退中的军事失误使领导层的更换势在必行。在西南的小城遵义,毛泽东,这个具有强烈文人气质却又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综合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一代天骄登上历史舞台,从此影响整个世界半个世纪,并且还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在延安的日子是和谐而稳定的,大生产的如火如荼,精兵简政的政策产生的和谐局面与国统区由于九一八和东北的沦丧造成的恐慌局面截然不同。同时留在东部的共产党人里,我最想提到的是方志敏先生,从那篇著名的《可爱的中国》里我们能看到一个坚定的信仰者内心所能爆发的力量。1936年是多事之秋,七七事变日军正式进攻中国,从东北战场上撤下来的东北军在陕西与共军名打实不打,失却家乡的东北人们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胆大的说“到延安去投毛泽东”胆小的等着继续往西南撤退。处在尴尬境地的东北人和本地人们发动了一场未遂的政变,演出了一场好戏捉放曹。共产党在其中得到了非常大的好处,从此延安彻底步入最稳定的阶段,不管是蒋介石还是日本人都暂时放弃了这块地盘的争夺。
抗战的八年是全国艰苦的八年。杨靖宇、赵尚志们在东北的艰苦岁月里不屈不挠,为着自己的家园为着自己的信仰舍却了自己的生命,化为尘土的身后但愿我们还能记得他们。日统区的恐怖是不言而喻的,而共产党通过自己对中国特有的乡绅农民结构的了解将严密的组织渗透到了日统区的每一个村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因为这些组织在抗日后期实际上扩大了共产党的实际控制区。
1945年,日本不情愿的投降,毛泽东和蒋介石以胜利者的姿态在重庆开始划定各自的接收区域,毛泽东在重庆的风采征服了国统区的人们,一部分人开始看到希望,特别是一批在陪都的左倾文人。谈判的破裂使双方开始了长达4年的内战。国民党政府接收到了大城市,而共产党的中左土地政策巩固了自己在北方农村的地位。在东北、华北和中原地区的农村都最后吃掉了城市,国民党军队的精锐消耗殆尽,最后败走台湾。1949年,红色中国政权成立,1951年,共产党中国的政权完全占领所有大陆地区,从此开始了长达56年的分治局面。
一个伟大的政党,从成立的弱小到现今的强大是一部活的教材,其中有错误也有伟大的成功,最终走到84年后的今天。前赴后继的共产党的信仰者们为这个过程付出了心血与生命,很多是值得歌颂的。祝贺中国共产党的84年华诞。
2005年6月29日
慈禧和吕XL
前两天看了一本金易先生的《宫女谈往录》,写的是一个伺候了慈禧八九年的老宫女唠唠叨叨的讲述宫里的故事、慈禧的故事和光绪的一些故事。写到的宫女们给慈禧洗澡的故事、光绪和珍妃的故事、慈禧外逃的故事、还有李莲英的故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其实每一个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熟悉慈禧这个人物,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哪件不是慈禧手上出来的事情?甚至中国近代的一切一切罪过都加到了慈禧一个人头上。公平吗?这是真实的慈禧吗?我觉得这样去认识慈禧可能只是一个符号化的人物,为什么中国衰败?为什么慈禧会做各种各样的看似不可理喻的决定?书中告诉了我一个真实的慈禧,一个生活化的慈禧,一个另外一面的慈禧。正如书中所说,慈禧看着是一个太后,大权在握,但是终归到底是一个二十七八岁就守寡的寡妇,天天和一群十六七岁的女孩呆在一起,还有一些不正常的阉人,母子、婆媳都不能说真心话,就那么憋着,这是慈禧。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率众外逃,只能穿粗布衣服,只能吃老玉米,长了满身的痱子也没办法,水都只能喝凉井水,这种生活对一个一辈子天天吃饭都一百二十多道菜的老太太来说是什么样的日子?不光她不能忍受,又有几个人能忍受这种落差?和外国讲和也就是我们现在看来的丧权辱国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 |||
还有慈禧外逃之前,不明不白珍妃就死了,怎么死的,对话是什么,多么详尽的资料!还有光绪为了珍妃,在生命的后几年从未亲近过任何女人,光绪的心随珍妃死了,多么珍贵的历史。还有李莲英给自己从小发小的老兄弟留着贡菜的情景,让我们看到多么真实的一个李莲英,不光是那个奸佞小人也更不是慈禧的姘头,多么好的视野。无怪乎有人评价,其中任何一段抽出来都是一部好小说。我们读野史,看古装戏,那么那么多,以为自己很明白宫里的事情,可是当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为自己知之甚少而震惊。其实宫廷是中国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好多文化现象与之密切相关,因为统治者的性格一定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看看统治者们生活在什么环境里面,对分析这个多难的国家的命运是非常有裨益的我觉得。
为什么题目又会讲到吕秀莲呢?这是从慈禧想到的,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符号化很多人,吕秀莲就是一个。说到吕秀莲,想到的词语一大堆,台湾副总统、强硬的台独分子、一个不怎么有头脑的政治人物、民进党的人、陈水扁的亲信。所有这一切是真正的吕秀莲吗?看了一期关于吕秀莲的《康熙来了》觉得很有趣,在节目里面,吕秀莲谈谈自己忙碌的生活、谈谈自己对服装的兴趣、老是回避着自己的婚姻问题,她一直在笑着,不过我刹那间觉得眼前这个副总统其实是一个普通女人,和我们的妈妈我们的奶奶没什么两样,一个独身的女人,回到家面对空空的房间,能干什么?只能拼命的工作来填补一切时间,甚至在讲到自己的侄女很喜欢自己的时候淡淡一笑,没有那个女人不希望自己有孩子,她没有也不可能有了,侄女都是一个好的安慰,好可怜!更可怜的是还要天天被人骂,被人骂了还要摆出一副笑脸,必要的时候还要挨枪子,好可怜!这是一个普通女人,虽然她不聪明虽然她的政见有人不赞同,虽然是她自己走到了今天这一步怨不得谁,不过当她只是一个普通女人的时候,她是可怜而且可爱的。
话题转回来,我们身边是不是有这些人让我们符号化了呢?试着发掘一下他们的另一面,可能会有发现的。最后讲一个笑话,胡锦涛看到连战应该说:“老连,你好呀!我们是老朋友了,天天在简报上看到你,这次终于看到活的了。”我们能看到活的的人还是不要把他又符号化了吧! |
2005年6月19日
2005年6月15日
枉读西游
以前看西游记,有些段常常看不懂,比如白骨精之后,老孙被唐僧恩断义绝的赶走,为什么八戒去一说又忙不迭的屁颠屁颠的自己送上门去呢?除了情义二字之外好像别有内容。
孙悟空何许人也?齐天大圣呀!人才呀!大闹天宫时何其威风,横扫一切的架势,打得玉帝老儿都只好钻了桌子,招安时待遇怎样呢?不管当养马的还是领虚衔当护园看门的都是“虽然位列天仙,却是未入流的太乙散仙”。看那玉帝的嘴脸,看到大圣有些本事,就去招来,招来了又不能用,又不礼贤下士,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脸。孙在那里当然不快活,特别是孙悟空这种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不用可以,起码得尊重他,他才能高兴,才能不闹腾起来。比如说像三国的徐庶,虽然不能为曹操所用,但是曹操礼贤下士的,让徐庶安安心心再没有反曹的心,虽然不帮曹。
再转回来说西游记,待到孙悟空闹腾够了,被如来压到山下了,那五百年估计他想了不少,想着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还是次要,跟一个明主才是主要。所以观音来了告诉他有取经人当他师傅的时候,他何其高兴能出来了。虽然开始不高兴跟着唐僧这个比较ws的男人,不过当他知道了这个老和尚是十世修行,金蝉子转世,便死心塌地了。因为这是“正道”,走对了身份地位都会来到的,虽然这条道路实在是大材小用,实在是憋死了孙猴子。果然去到了西天,当了佛,再也不是太乙散仙末流天仙了,何其畅快!呜呼哀哉!其实牛顿当年放弃职业物理学家身份去当造币厂厂长,不就是图一个爵士之名吗?那是“正道”,物理学家只是贵族的玩偶而已。还有爱因斯坦,相对论没人理解的时候,却因为光电作用得了一个诺贝尔奖。这里虽然牛顿和爱因斯坦目的自我认识全然不同,却无奈的只好殊途同归。
提到孙悟空最荣耀的时刻,大概想到的都是大闹天宫的时候吧,有人想到孙大圣还是“斗战胜佛”吗?恐怕这个名号很难有人记得齐全。又想想牛顿,除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有几人记得这个艾萨克爵士?想想爱因斯坦,除了相对论谁能记得那个诺贝尔奖?
什么是世道?孙悟空、牛顿、爱因斯坦就是世道。没有建议,唯一的建议就是世道没有“正道”,走下去就是正道。
山城春雨
朋友叮嘱我,窗外阴云密布似乎又要下雨,记得带伞。果然,一会儿时间,雷声轰隆,一声大似一声,豆大的雨滴落下来,噼噼啪啪的。待我挑开窗帘看时,却已经雨过天晴长空爽朗阳光普照了。
这几天北京实在多雨,每天到午后时分都下那么一场,或大或小,大的可以说是冰雹,小的淅淅沥沥,几分钟便也停了。住在天气干燥的北京四年了,从来没见北京如此气候。凭窗看雨之间,忽然想起了家乡山城。
山城重庆十分多雨,每到秋冬季节,总会有那么半年时间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不下雨的日子里,天也是阴的,一个月里也就三四天放晴。在我的记忆里,中秋佳节看到月亮的次数实在很少。雨缠缠绵绵的下着,一直下到来年清明节。雨停了,天气就热起来,春天悄悄的就溜了,夏天便到来了。火炉夏日的太阳晒得人难受非常,于是又盼起那秋天的雨来。
在山城住了十余年,说起来,最爱的还是春雨。春天的时候,嫩草长出来了,叶子也绿起来了,眼前全是绿色的景色,没有冬天那么的阴郁感觉。滴滴答答的细雨落下来,溅起一阵阵的草香泥香,很好闻的。清明时节,早已脱下了厚重的冬衣,换上轻薄的衫裤,穿着不湿脚的鞋,撑着一把雨伞,独自在雨中漫步。走着,看着眼前薄薄雨气雾气,不敢走快了,怕溅起水来,只能慢慢的踱步。看看四周,没有人,有的只是绿色的树叶绿色的草还有雾气弥蒙远近不辨的天地,心中想吟诗,却好像诗就在这里不需要再吟出来了。噼噼啪啪的听着打在伞上的雨滴的声音,非常惬意的。信步回家,收得伞在手中,捏着甩一甩,一地的水,捋一捋湿湿的裤脚,吐出一口长长的湿气,满鼻还是那芳草清香,好不快活呀!回到家里靠着窗子坐下,看着窗外烟雨蒙蒙,打开窗户,风轻柔的吹进来伴着一丝湿润,好舒服啊。在春雨里,无尽的欢欣,不再烦躁,不再忧愁。
这就是山城的春雨,我的怀念。
2005年6月14日
好久没写东西了,唉!
好久没写东西了,最近没什么心情,可能是感情的空白期让我非常怠惰。其实有好多东西想写,比如关于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的潜规则的,我多少还是通过自身了解了一些。又比如寒假看了一遍三国演义的书,刚刚又看了三国演义的电视剧,关于三国里面的人物有些话不吐不快。还有北京下了好多天雨了,勾起了我对重庆秋天淅淅沥沥的小雨的无尽回忆,好想写一写。还有在北京住了四年了,可能还要再住五年,想谈谈自己对北京这个城市的感觉。还有前两天看了一些佛的东西,对佛性有一些认识,也想写写。不过这么多东西,慢慢写来需要心情。最近懒惰了。明天开始一天一篇吧,反正现在不去实验室。努力!
2005年6月7日
高考祷文
岁岁高考,今又高考。一年一轮回,一岁一荣辱。看多少学子奋斗三载为今朝,想多少长辈倾注心血待此时。读不尽那古今圣贤书中文,演不完那数理化生玄奥理。日日挑灯,时时悬栋。听一声,“儿啊,睡了吧”,应一句,“妈妈,您先眠”。忆几时,同学间面红耳赤争正解,想往昔,少年意气风发论古人。今踏入考场,却挥别故园。再道一句“老师您好”,还闻一次“同学再见”。师生情,同窗谊,今朝化永恒。三春欢愉,三岁艰辛,永留梦中。
岁岁高考,今又高考。且看那第一试语文。多少人之乎者也抒情怀,多少人起承转合八股文。再看那第二试数学。也有一路通达势如破竹者,也有抓耳挠腮未得其解者。又看那第三试英文。曲里拐弯纸上画,叽里咕噜在说啥?最后一试看综合。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兼知古今且明中外。华佗再世学分子,诸葛复生答力学。看考场,有的哭,有的笑,有的妙笔能生花,有的拙笔涂乌鸦。乱哄哄众生受煎熬,哗啦啦大浪淘河沙。
岁岁高考,今又高考。几家得欢喜,几家得烦忧。那金榜题名的,人人称颂。听不尽赞美,道不完感谢。一朝功名成,便将大学作圣土。应知前途凶险,同志仍须努力。那名落孙山的,回头垢面。闻不完哀怨,说不尽自责。三载辛苦废,只叹大学无姻缘。该晓苦其心志,我辈自能奋斗。梦圆梦破,是长河人生浪花一朵,中或不中,乃精彩生命回首一梦。
岁岁高考,今又高考。一年一轮回,一岁一荣辱。唯愿茫茫众生,皆能苦尽甘来。
2005年6月4日
撞车经过及处理方法
星期二晚上撞了一次车,平生第二次体验了脑震荡的不爽,第一次据说是在一岁的时候,所以不记得了。事情是这样子的,我逆行20米准备过马路的时候,迎面来了一辆飞快的自行车,我捏扎基本停下,而对方并没有捏扎的动作。我们互相撞上了,我现在只记得撞的一瞬间和我从地上爬起来蹲着叫喊脑袋疼以后的事情,中间几秒钟包括我怎么着地的过程统统不记得了。先说说我的处理过程,然后来说说我后来想到的正确的处理过程作为借鉴。
撞车了之后我抱着脑袋喊脑袋疼,于是立马将自行车提到街边,给一个要好的朋友发去短信说自己撞车了脑袋疼。五分钟后脑袋不怎么疼了,光是很晕,于是把自行车弄到附近的院子里锁起来,打的回了学校。马上就去校医院看病,医生说晚上没有检查的手段,所以回寝室修养。我听话的回了寝室越想越不对,就找人陪我一起去了北医三院做了CT,CT显示没有问题,回寝室安心的睡觉了。第二天起来后觉得脑子又开始很疼,像重感冒了一样,怎么都不舒服,所以又去校医院看病,而且告诉了家里,被医生说是正常现象就推出来了。时间是下午比较晚了,去北医三院只能看急诊,医生说昨天的CT没问题,所以今天不算急诊,也被推出来了,最后还是去中日友好医院再次照了CT确定没问题。然后在一个认识的外科医生的指导下,晚上睡觉的时候,妈妈每隔两个小时就打电话来问我好不好,怕我一睡过去就起不来,真是非常非常辛苦妈妈了。寝室的同学也很好,在睡觉的过程中关心了我好几次。最后终于渡过48小时的观察期确定没什么大问题了。只是有点儿轻微颅腔受损后综合症,也就是晕乎乎的,记忆力有些减退而已,认识的外科医生说一个星期才能好过来呢。
不过我总结了一下,我的处理方式有很多问题很可能造成危险的。
第一,我当时脑袋疼的时候应该立马打电话找一个最信任的朋友告诉他我在哪里让他来找我,不应该一个人行动的。不然如果真的有问题,会很麻烦的,没人知道我在哪里也就没法抢救。
第二,应该打电话让朋友与自己一起立马就去北医三院照CT,这样即便是有严重的问题也可以赢得抢救的时间,否则就玩完了。
第三,头天晚上不该独自一人什么也没交代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睡觉,很多脑部问题都不是当时出血而是慢慢出血的,万一睡过去了没人及时发现就糟了。
第四,第二天头痛不应该下午才去看,而且不应该去校医院浪费时间,如果当时直接去北医三院看门诊就好了。因为不管是北医三院还是中日友好医院的急诊医生都是比较不行的,还是门诊好些。
最后妈妈的处理方式非常正确,幸好没有大碍。
以后骑车真是要小心了,从鬼门关上走一遭回来的感觉还真是不好。呵呵
2005年6月2日
哎呀!要小心骑车了!
前天在四环上面骑自行车,不小心和一个自行车迎面撞上了,当时我就昏迷过去,可能过了几秒钟自己清醒过来。脑袋受到了好大的伤害,CT都做了两次了,现在还晕乎乎的,医生说是颅腔轻微受损后的综合症,不严重就是了,估计一个星期能恢复过来,真是很不舒服呀!以后骑车要小心了!等明天答辩完了会详细写一个过程的。
2005年5月28日
也谈“保护”方言
前言:我很敬佩郑也夫先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这么有良知的关注社会问题,敢于说话敢于提出自己观点敢于批评时事。但是就这篇文章来看,讨论一个社会问题,作为著名的社会学家的郑也夫先生并没有体现出一个社会学家的专业功底,而仅仅局限在提出问题的层面上,这是我所批评的立意点。换言之,如果这篇文章是作为经济学家的茅于轼先生写出来的,我可能会大声喝彩,但是这篇文章出于社会学家的郑也夫先生之手就有所商量了。就像我们学物理的,在讨论相对论的时候不仅仅应该限于尺缩钟慢的一般性讨论一个道理,不是吗?
郑教授原文我引在下面的评论里面,有兴趣的读读不错的,呵呵呵,奇文共欣赏嘛!
昨天有人推荐给我一本书,是郑也夫的《信任论》,于是我goo了一下郑也夫何许人也,顺便也想找《信任论》的电子版本来瞧瞧写的什么,很可惜,没有找到。不过倒是查到了郑教授的一些短文章,其中有一篇《是保护方言的时候了》很有趣,写得很“精彩”,看完文章想给这篇文章的郑教授一个评价,作为一个社会学的研究者能如此对研究的对象投入主观感情,确实是带有人文精神的理想主义者。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从来都是很喜欢方言的东西的,而且也操着一口我自认为标准的市区重庆话,而且不打算在家里对父母长辈小辈普通话起来。但是我看了郑教授这片奇文却深深地不赞同起来,我想问,何谓保护方言?
要谈这个问题,先要从方言是怎么回事谈起。我不是语言学家,不过我们按照常识来看,同样的意思,不同的人来表述很可能表述不一样,相近的人的表述会相近但也有差异,这种差异会随着居住距离的增加而增加,直到居住地相隔很远,那么这种差异大到让人感觉到大不相同。举个例子来说,重庆近郊北碚与市区的人在“我”这个音上的发音就不完全一样,但是总的来说差异是小的。如果到了县城綦江,那么綦江人的发音又与重庆市区发音差得更远了,一听就知道是綦江人。过了綦江就是贵州地界了,虽说贵州人的话被称为贵州话,在我们所知道的典型的贵州话里面“肉”发“如”的音,不过与綦江相邻的贵州地界的发音与綦江的差别很小。贵州很大,渐变到了贵阳市区发音又变化了很多了这下子和綦江话也大不一样了。考察这一路下来,重庆市区到贵阳市区发音,虽然单看两头差别很大,可是这是由小差别慢慢累积起来的并不是突变而是渐变。这是从分布上面看来的。下面我们从历史上面来看方言。语言从来都是在发展当中的。看看诗经就知道,2000年前的人说话是那个样子的,那就是那时候的现代诗,现在谁还在那么说话?现代也是这样,口语在发展着。在重庆,60年代的人就是我们父母那一辈很多读“荣誉”成了“云誉”的,80年代的我们已经很难有把“荣”字读成“云”的了。不管如何,语言是在发展中的,并非静止的。说起发展,跳出来轻松一下,讲个我知道的小故事,说当年重庆方言不是这个样子的,现在的成都话是当年西南地区的官话,流行起来是大略因为重庆水路发达,西南各处来的人都有,需要一种语言好交流一些,袍哥人家就在官话的基础上加上了重庆自己的地方特色慢慢演变成了现代的重庆话。官话也就是普通话,是官场上当官的互相交流用的。讲笑了,言归正传,上面说的都是大范围的问题,具体到个人,不管从方言的分布还是历史看来,方言都是自己说话的习惯问题。
知道了方言到底是怎么回事,就来说郑教授这篇文章,奇文呀!逻辑思维不知道为什么如此混乱!谈到“保护”两个字,是不是能够保护的东西才谈得上保护呢?这虽然看起来是句废话,可是,我们可以来考察方言这个客体是不是能够保护怎么保护。前面谈到了方言众多特点里面的两个特点,一个是渐变性一个是发展性。渐变性发展性都可以归结为所谓说发言就是自己的说话习惯。就说重庆话,每个人说的重庆话有些词的用法和发音都可能不完全一样,完全是一个个人习惯的问题,何谈得上保护?“积极的方法,保留住”的意思是不是要我们坚持自己的发音习惯?那我有一天突然想说北京话,郑教授一定要跳出来指责我不保护方言了。还有假如人家习惯丢掉某些词意某些发音,人家乐意,碍着郑教授什么事了?郑教授要保护是不是要我们重庆人都把“荣”读回成“云”?那为什么我们不恢复更早上去,都去像红楼梦里面的人那样说话?据我所知,曹雪芹的那本红楼梦里面人的对话可真是当时真真切切的对话呢,何不保护保护学回去算了?还有即便是曹雪芹的时代也不够老呀,那何不学学诗经“关关雎鸠”起来?郑教授说了半天也没告诉我们,方言怎么保护才是呢?“保留住”难道要我们停滞不前?不行!语言如果是一个人我简直可以听到他大叫:“我要发展!”郑教授要想螳臂当车是不大可能的。上面谈了保护方言的一层意思,就是方言这个客体谈不到保护的问题,因为,方言是自己习惯的问题。
作为社会学家的郑教授大约是不满国家推广普通话和大力的英语教育,发现我们可爱的方言在大众媒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写出了此文。关注国家的大事小事是好的,不过立论方向性的错误和逻辑的混乱。这里不谈普通话是不是值得推广,其实只要你十年前到广东街头问路听不懂人家在说什么就知道了人人能讲普通话的好,注意是人人能讲,不是人人只讲,大概是郑教授忽略了这个区别。这里只谈大众媒体上方言的弱势地位,诚然,国家以类似法律形式规定大众媒体不能方言起来有些问题,不过郑教授似乎把媒体上的方言弱势等同于任何场合的方言的弱势了。不过据我所知,方言却在各地处于相当强势的地位呢!绝大部分人还是讲方言的吧?除非不讲普通话碍于交流了只好普通话起来。就算人家愿意讲普通话又碍着谁了?只要他or她觉得方便就好。这是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语言本来就是交流的工具,方便就好,何必强求?而且方言现在还是处于强势的。那么假如方言有一天真的处处处于弱势了怎么办?如郑教授者又焦虑起来了。其实不用担心,一门语言说的人少了,消失了就消失了呗。没人说的语言还要它来干嘛?语言本来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嘛,因为有人说而鲜活,因为没人说而死掉。
当然消失的语言这个问题有没有谈保护的地方呢?有!语言学家在研究语言的时候就需要研究这类东西。比如在研究红楼梦的语言特点的时候就需要研究当时江浙一带古老的语言特点。但一门方言消失不是消失关我们什么事?我们只要好好说话就是了,关你郑教授什么事?难不成你还来规定我们该怎么说话?
综上所述,方言谈不到保护,我们只要好好说自己的话就是了。有一幅有趣的画面出现在我脑子里,郑教授在那里摇旗呐喊“保护方言”,方言怒目而视:“去XX蛋,谁要你保护了!”于是我只有把郑教授这篇文章当作郑教授茶余饭后的消遣的思考而已,只怪思考得不深入。
后记:郑先生是看到了许多社会问题的,可能看得比我更深入。可是,这篇文章郑先生的立意是错误的,或者说郑先生想保护的或者能够保护的并不是方言,而是以方言为重要特色的地方文化,或许郑先生写作一篇关于发展地方文化的文章会比这篇文章来得更为精彩更为有说服力。
最新的ending歌词,喜欢
看柯南好久了,注意到了新一柯南的睿智,毛利大叔的喜剧,高木佐藤的爱情,在这一切之中,只有一个人默默地感动着我,那就是兰,为新一默默地守候的兰,祝福兰,这是新一对兰的话语,就像新一陪着兰等待炸弹的爆炸那样,眼中只有你……
ジューンブライド ~あなたしか见えない~
六月的新娘 - 眼中只有你
明日が见えない每日に
看不到明天的每一天
あなたを好きになってよかった
会让我变得更加的喜欢你
ずっと变わらない 气持でいたい
一直没有改变 这样的心情
响き合う 时をとめて
互相回响 在那时间停止之后
二人なるのが恐かった
二人的结局令人不安
他人と过去は变えられないけれど
别人和过去都无法改变
自分のこと 未来の梦は 变えていける
但是自己的事情 未来的梦想 依然未定
あなたしか见えない
我的眼中只有你
暮れゆく街 せつなさがつのる
渐晚的街道
やわらかな风の中 ずっと
在轻柔的风中 一直
信じ合いながら 二人いつまでも
互相相信 二人的永远
ジューンブライド I'll be with you
六月的新娘 I'll be with you
达磨说佛
问曰:因何不得礼佛菩萨等?
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罗示见神通,皆作得菩萨相貌。种种变化,是外道,总不是佛。佛是自心,莫错礼拜。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觉者灵觉,应机接物,杨眉瞬目,运手动足,皆是自己灵觉之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又云:见本性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至道幽深,不可话会,典教凭何所及。但见本性,一字不识亦得。见性即是佛,圣体本来清净,无有杂秽。所有言说,皆是圣人从心起用。用体本来空,名言犹不及,十二部经凭何得及。道本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唯有如来能知,馀人天等类,都不觉知。凡夫智不及,所以有执相。不了自心本来空寂,妄执相及一切法即堕外道。若知诸法由心生,不应有执,执即不知。若见本性,十二部经总是闲文字。千经万论只是明心,言下契会,教将何用?至理绝言;教是词语,实不是道。道本无言,言说是妄。
2005年5月24日
泪花为女儿国涌
看过十来遍西游记了,每次看到女儿国心里都涌起一份长长久久的感动。师徒四人千山万水一路走来,面对的总是妖魔鬼怪、风餐露宿、人间冷暖。四个人相互扶持相互关怀一路走来,有车迟国斗法的喜;有扫塔的师徒情深;有见到菩提树的庄严宝像;有悟空被赶走的离别之悲。总的来说西游记是一部写男性和佛性的故事,是四个不同性格的男人怀着同一个目的奋斗的故事,可是总部故事中找不到一个温暖精神的家园。西天的大雷音寺不是,那里只是目标,朝着那里迈进才有动力和希望,在那里你感觉不到温暖。唐僧一路被叫做大唐高僧,可是大唐也不是精神家园,那里没有亲情没有友爱,只有帝王。一路上的国王对四个人都很优待,那也不是精神家园,他们只是路过,必须要走的,就像在人家那里作客能不走吗?女妖精们虽然对唐僧真的很好,不论是老鼠精还是玉兔,不过在唐僧心里那只是折磨并没有半点温情。只有女儿国!一位多情的女子,我愿意称之为女子而不称为国王,对唐僧投入了真正的感情,一向冷漠的唐僧眼里也泛出泪花,这里是唐僧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他留下了心,这里也永远融入了他的心底,只有在这里唐僧才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看透世事的僧,在这里唐僧感受到了温暖,一个女性用自己的爱情给予的弥足珍贵的温暖,这里才是取经路上唯一的家,一个温暖的家,值得留恋的家。在女儿情的歌声中,我们分明感受到唐僧的感情,夜晚一句:贫僧已许身佛门,有与大唐天子有诺在先,望陛下见谅,来生若有缘份……叫人心酸。试想假如不是与大唐天子有诺,假如不是许生佛门,这难道不是一段好的姻缘?可是一切都是空,一切都归为遗憾。最后一曲相见难别亦难直听得人不禁垂泪!女子的眼神,坚毅,唐僧的依依不舍,此去何处再为家!相见难,别亦难,怎诉这胸中语万千。我柔情万种,他去志更坚,只怨今生无缘。道不尽声声珍重,默默地祝福平安。人间事常难遂人愿,且看明月又有几回圆。远去矣,远去矣,从今后魂萦梦牵。道不尽声声珍重,默默地祝福平安。人间事常难遂人愿,且看明月又有几回圆。远去矣,远去矣,从今后魂萦梦牵。或许遗憾也是一种难得的美,唐僧与女王的爱情或许正因为这份遗憾才让人久久难忘,更加让人忍不住体味这份残缺的美丽!
2005年5月13日
我听二泉映月
第一次听二泉映月是在很小的时候了,觉得很美很美,被旋律和二胡的音色所吸引,心中涌起一阵阵说不清的感觉。能让一个哇哇闹着的小孩子安静下来的音乐当然是很美很美的。
以后每次听到这个旋律在我脑海中总是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傍晚,在一潭小泉边,一个人独坐着,望着黑黢黢的一汪湖水,偶尔有微风吹来,让湖水荡起粼粼层层的波来。柔纱一样白色的月光透过薄薄的云撒下来,披在粼粼波上像水面腾起白雾一般。岸边的柳树随着微风摇摇摆摆,偶尔擦着湖面引起小小的涟漪。身边有时会有三两个路人说笑着走来又走开,说说笑笑的,有慈母带着孩子,有情侣依偎在一起,有夫妻慢慢散步,也有儿孙搀扶着老人,一片其乐融融得让人感动。远处点点亮光是万家灯火,一家人吃完晚饭正懒懒的坐在一起谈谈今天发生的趣事吧?一切是那么惬意那么舒适。
很喜欢这样的情景,很喜欢这样的独坐,所以也一直很喜欢这曲子。直到有一天,听到了从阿炳手中出来的二泉映月,阿炳的原始录音,那从钢丝录音机里面弄出来的声音突然吓着了我。这是我熟悉的二泉映月吗?脑海里那最美好的傍晚的图像一下子像一面镜子摔在地上破掉了。这是二泉映月吗?我疑惑我彷徨我要固守我的独坐固守我的傍晚,可是镜子却无情的碎掉了。这才使真正的二泉映月,阿炳的二泉映月。
听着听着我明白到什么叫长歌当哭,我知道了小泽征尔为什么要说需要跪下来听这首音乐。是的,里面没有绚烂的二胡技巧,有的只是二胡的叽叽嘎嘎的声音,我眼前看不到任何画面,也不可能看到,唯有聆听。里面的悲是自然天成的,不是哪个酒饱饭足的演奏者能够刻意表现出来的,多少生活的悲,多少生活的无奈,都在曲中,唯有聆听。
不,里面没有悲,也没有无奈,这种我们听来的悲、听来的无奈在阿炳那里是自己的生活,生活就是这样,用不着悲也用不着无奈,指尖弦上有的只是生活的本色,有的可能只是那么一点点对生活的自嘲、献媚、嬉笑怒骂,抑或这些对阿炳都无所谓了。他只是在用这种方式在给我们讲自己讲自己的生活,一种早已习惯的生活。是鲁迅所谓的麻木吗?可能是吧。这不光是阿炳的生活,更是阿炳的心灵世界,阿炳瞎了那么多年,能看到什么二泉能看到什么映月,能看到什么美好的生活?一个心已经死了的人有什么资格独坐泉边微风傍晚?哦,不,阿炳的心没有死,他不是一个伟大的创作者,可能也不是一个好的演奏者,更不是一个参透了世间的高人,他只是芸芸众生的一个,和门口那位天天掏垃圾的,路上贩卖一点儿假东西的,街上摆摊算卦的有什么不同?他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灵,可能在旁人看来这是可怜的麻木的,但是这是他的心灵,他不需要人同情,他就这么生活着,有句话叫痛并快乐着,他有他的痛也当然有他的快乐。
听着曲子,我们误闯进了这样一种生活,我们所不熟悉的生活,引起了我们无限的遐想,同情他可怜他,可是这些都是不需要的,唯有聆听。我想真正的跪下来聆听是我唯一能做的。
2005年5月5日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一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一
要杀红眼的刀者心生感悟发大慈悲心生敬畏放下屠刀可能吗?我很愿意相信这就是放下屠刀的真意。很多时候人都是会钻进去出不来的,拿着刀杀人杀到红眼是这样,不愿意见自己不想见的人是这样,不向所谓的世俗妥协的固守心灵家园是这样,与人动怒而且越来越怒是这样,留恋某处迟迟不肯离去是这样……我们的心中会拿起各式各样的屠刀,伤害人也会伤害自己,何必执着不放下呢?对了,何必执着,这是真意。
今天与一位心灵的固守者聊天。他告诉我,要按自己的方式生活,除了养活自己以外就要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他告诉我,很多人都是惯性的生活,很空虚,不停的忙忙碌碌,从来不思考,他觉得这样很世俗。他告诉我,他不要这样,他不要考虑过好的生活,他也不在乎没钱看病,他思考人生的意义。他告诉我他甚至他不会过多地考虑自己是否会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或者孩子的问题,觉得很世俗或者觉得太远了。
因世俗而丑之,因高尚而美之,但是何谓世俗而何为高尚,原来喜欢的固守的只是自己的喜恶,因恶而丑之,因喜而美之而已,执着于非世俗在此生根。记得小时候某次吃凉拌黄瓜,自己非常不喜欢那个味道,于是五年没碰任何一次黄瓜,直到有一次拿着生黄瓜咬了一口觉得异常鲜美,自此喜欢上黄瓜。固守精神家园者没有尝试过精神家园外的东西,因是外面的而天生不喜,丑之而不尝试。但是没尝过怎么知道它的口味呢?为什么不尝尝?靠着天生的喜恶判断出来的固守可能是伤害自己的屠刀。
其实不管怎样,我想都很好,但愿这份执着不是屠刀,我祝愿他能为保持这份执着高兴。不过我想人人都有着一份心里的执着,心里的执着是不是屠刀呢?是不是保持着呢?其实看清楚什么是屠刀并不难,庄子在自己的书里第一句告诉我们,需要跳出来看看自己的生活就能看清楚,也包括看清什么是屠刀什么不是。其实要放下屠刀也不难,记住何必执着。
放下屠刀其实是放下心中不当的执着,但是放下执着并不能立地成佛,这是之二需要讨论的。
笔者自白:不是要论证何必执着,只是想说人心里的某些执着才是需要放下的屠刀而需要放下的不是屠刀本身。
2005年4月3日
在乎谁?
该在乎什么呢?这样的问题经常浮现出来。
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一定是最首先的,我们该在乎的是自己,一个正常的人都必须首先为自己活着,这是很明白的事情。自己都不在乎自己,也别奢望别人在乎你。
我们经常觉得,周围有这么多人多么可恶呀有各种各样愚蠢的缺点;周围的事多可恶呀常常不遂我们的心愿;这个世界多可恶呀不管我们在乎不在乎都是那样。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像独行侠,在内心里把自己包起来与世隔绝,看身边的事身边的人都是在看“别人的故事”好像与自己无关。可是仔细想想,真能保持内心的孤傲吗?只要想到自己的亲人都会一个个离自己而去,眼泪不禁就流下来了。我们是在乎父母的,看父母绝对不是在看“别人的故事”,因为我们能感到亲人特别是父母给我们深切的爱。所以好好的在乎自己的父母吧,因为他们无私的在乎你。
人是奇怪的东西,它注定了大多数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另一半陪自己体验这大千世界。在这个小小的二人世界里,两个人需要互相在乎着呵护着,你在乎我我在乎你,这才能构成二人世界强力的纽带任经风雨也扯不断。在乎你的爱人吧,你会有一个避风的港湾。
人的生命是奇怪的东西,它需要被赐予被保护着成长,所以一定有一个孩子加入到二人世界里面,他或者她一定会被二人世界里面的两位主角共同的在乎着。在乎自己的孩子吧,你会体验生命的奥秘。
最后,在乎全世界吧,你会发现如此的奇妙。
对了,在乎就是把什么放在心上。你会把什么放在心上呢?
这是昨天答应给你的回答而做的文章,呵呵,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