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9日

观三星堆的奥秘

我首先声明我并不是研究历史或者考古的学者,我仅仅是比较中国的历史比较感兴趣,也看过一些中国和日本的陶罐青铜器之类的东西。所以写出来的东西难免错误,甚至没有一处正确,我也无法考证,权当兴至之谈,听书而已,说说无妨。

我们是驱车去三星堆的,三星堆有两个主展馆,介绍了三星堆的历史分层,展览了陶器、青铜器、玉器的文化。我们请了一个讲解小姐一路陪同讲解。于是,这个讲解小姐成了我的老师,我看到有不明白的地方立即会向她请教,可惜她毕竟不是考古人员,虽然还是有一些有用的信息,可是很少,旁边的父母兄弟却看不出什么异样,更别是讨论了。所以大部分时间我是在自己观察和思考中度过的。还好其中奥秘不难发现。也就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仅此而已。回来查资料发现这个奥秘太大,也就不准备深究下去了。

关于三星堆是怎么回事我附一篇在讨论里面,现在直接切入正题。

 

首先我看到第一个奇怪的东西是深底圆口陶器,绝大部分陶器都是这个构造。看看图,我们知道现在能够了解的各种上古文化里面,不管是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还是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都比三星堆文化早许多也短很多,但是都发展出了较为科学的陶罐结构,即圆腹小口结构,这样的结构我们至今在用。然而看着三星堆的陶罐,却是深底小底,敞口,虽然中间略有收颈,却都是细长瓶的结构。这样的陶器很难想象为民用用具,原因很多。且不说它与北方和东方的文化难有传承性,就说结构上的问题,第一是,这种结构重心在瓶上方,不稳定很容易摔倒,想来使用者是不愿意使用容易摔掉的陶罐的。第二是,虽然据说这样子的陶罐都有底座,但是各位可以自己试一试,到底是尖底还是圆底更容易加底座,按敞口瓶的重心,加满填充物后一定在底座之上许多,仍然不稳定。其实按照三星堆的工艺水平,陶器相当精美,圆口相当的规整,应该不会发展不出圆腹大底的结构的,为什么每一个陶罐都造成细长结构?实用性在哪里?确实难解。

 

那么再说青铜器中人的面具。还是看看图,不管是青铜面具还是黄金面具每一个面具都大同小异。基本都是高鼻大眼大耳,据说这是对古蜀蚕丛的崇拜所造。但是有一个可以肯定的方面是,不管面具是用来干什么的,都会以人的面部作为基础进行适当的夸张。各类的面具造得如此的统一,都有高高的鼻梁,只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这些墓葬都有统一的造面具的标准,另外一种是当时的古蜀人,起码是墓葬的主人也就是贵族或王族(这点从陪葬规模上能看出来)本身长成这个样子。我更愿意相信后一种情况,因为还有一个顶水罐的小人的造型非常生动,他的脸也是高鼻梁的。还有一个杖头小妖,也是突出了高鼻梁的。(没有骨头出土,所以只能以面具推测)

 

青铜器还有可说的地方是罐子,发掘出来的青铜罐子不多,可是却和前期的陶罐迥异(这里我假设陶器的年代在青铜器的年代之前,没有看到相关说明,不敢肯定),从外形上看,大口结构保留下来,可是深腹瘦瓶结构没有了,而且每一件青铜器都有一个底座。我大胆的猜测三星堆从陶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一定经过了一些重大的变革。

 

青铜器我要说的第三个是那一棵小一点儿的神树。不用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这棵树的三个支架并不三等分一个圆。其实三等分一个圆并不困难,尤其对三星堆的发达工艺水平来说更是如此,这样一棵成品树,并且是祭祀用的神树,为何如此明显的不三等分,其中我相信有它的道理。

 

青铜器还说一个就是那个站着的小人,注意看这个小人的服饰,是否是紧身的服饰?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紧身的服饰是从胡服骑射开始的,之前和之后很长时间都是宽松服饰。

 

下面来说玉器和石器。精美的玉器石器实在不少,可是大家知道玉是很硬的东西,切割的方式很难捉摸,这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加工的玉器非常的圆润,圆和直线非常的规整。其中最大的玉圭上面的菱形网格直线和绿色那块玉器上面的同心圆都非常相机械加工的痕迹。我曾经尝试用先进的(相对于三星堆所处的时期)尺规方法做出如此大型和规整的菱形网格,发现很难。还有一些玉链子,要在本来很细的玉链子中打孔,说明工艺已经相当先进了。再看那个黑色的矛头,这是石器,矛头外侧流线型非常好,内侧棱起部分虽然并不十分对称,不过考虑到历史时期也算加工精美。需要提到的有两点,第一,这个矛头不是实际战争用具,而是祭神的象征品。第二,中国历史中,秦朝的矛头流线型结构才固定下来,三星堆的这个流线型结构非常出色。

 

下面来看看这根黄金杖和五星轮盘,中国现知的上古文化中从来没有以杖作为权威的标记。而三星堆出土的这个杖确实非常精美,而且据称几乎可以肯定为王或者巫师手中所持的权威。其实杖的文化现象中国没有,可是盛行于波斯周围地区,这说明什么问题?还有五星轮盘,据我所知,五等份的轮盘并不是中国古代喜欢使用的东西,倒是某些西亚或欧洲大陆所喜欢用的东西,这说明了什么?

 

最后来谈谈三星堆文化中的神崇拜现象。不管从黄金杖还是神树都能准确地看出三星堆的太阳神崇拜,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崇拜太阳神的是炎帝的部落。这里不谈太阳崇拜,而主要谈谈鱼鸟崇拜。看到鱼和鸟这两者,我想到的是我最为熟悉的《庄子》,里面第一篇逍遥游,开宗明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这里有鱼有鸟。还想到了一个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鱼就是龙!鸟就是凤!鱼型与鸟型纹也大量出现在其他文化的器皿上,可是仅仅是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呈现的。不象三星堆文化这样,鱼鸟形象大量出现在祭祀的和权威的物品上,比如权杖下方出现了大量鱼的图案,神树上方的鸟似乎代表着太阳神。大胆猜测一下庄子的写作,逍遥游前面显然是一段故事,而故事的来源很可能是当时流传很广的一个传说,联系到三星堆,似乎这个传说应该产生于西南这片土地。

 

看到的就这么多,该谈谈我的一些猜测。首先是三星堆文化到底是什么人的遗址?如果承认高鼻梁是贵族的特征,那么可以大胆猜测三星堆并非本地文化,联系到三星堆有城墙的结果,是否三星堆城是外来一支人口的聚居地?就像现在福建的客家寨子那样。联系到高鼻梁和太阳神崇拜来推测还有尖底罐和顶罐方式都是印度甚至波斯地区的传统,这是否是古印度甚至是古波斯人往东方迁移的一支?特别是古印度人在三星堆青铜器时代是处于战争的,是否为了躲避战乱?第二个猜测,是三星堆文化并非一脉传承下来的,起码我觉得陶管和青铜器如此不同,就不应该是同一种文化的产物,是否是外族占领此地,保留了一些当地传统又带来了自己的传统,才形成了三星堆独特的传统?第三个猜测是,三星堆是有严格的贵族奴隶划分的,可能外族成为贵族,当地族成为贱民,这样可以把为何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三星堆突然被废弃解释为贱民的起义推翻了贵族,还可以解释神崇拜的融合现象。这些猜测都不是科学的推理,仅仅是我看完了这个博物馆后的一些想法。

三星堆确实是一个奇妙的地方。大家知道,现代的蜀地的居民都是黄河流域的居民的后裔,古巴人和蜀人都是消亡或者被融合掉了,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现在发掘出来的东西很少,很多理论也都处去猜测阶段。其实人类的历史渊源流长,都是很奇妙的,要弄清楚确实不容易,有些东西是迷就让它一直迷下去吧,这就是我对待历史的态度。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