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摩托是三联的科学记者,经常给我们带来惊艳的文章,转贴的这篇文章虽然有些情绪化的色彩在,但是道出了大部分科学工作者的苦闷。
我想,批评其实是可贵的,不管这些批评是胡说八道还是认真的有意义的。人类不就是在不同意见的互相谅解和寻求共识之中发展的吗?
但是,作为人类的一员,我觉得,在批评任何科学的时候,请首先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学习一下基本的数学、逻辑和科学哲学,再动用一下理性。其实有些事情理解起来很简单,动动脑子,谢谢。
作为中国人的一员,我觉得,科学素养缺乏的问题更加严重。虽然在中国,宗教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小,然而民众的非理性情绪更甚。关于民众的非理性情绪请看转贴中土摩托举的那三个极好的例子。
我最近在想,其实我们的初等教育阶段一直在受到“科学”教育,为什么还如此的非理性和缺乏基本科学素养。是不是由于我们的初等学校教育把“科学知识”当作“科学”而孰不知“逻辑”及“科学方法”才是“科学”的真谛?
从另外一个侧面,媒体对科学的报道反映了整个国民科学的素养。
关于媒体,更推荐土摩托另一篇博文,原文较长,就不直接转贴了。他去参加了牛津的一个媒体科技的研讨会,在座的有BBC等媒体的科技记者。我想说的是,看起来全世界的媒体对待报道科学的态度都比较冷淡,冷淡的原因可能不同。
《科学和媒体之间的战争》:http://www.immusoul.com/index.php/archives/842.html
现在有一个很有趣的观察:
在英国或者是哥本哈根大会的报道上,NGO有偏颇的未经同行审议的观点是比较难以辨别的,不是做这一行研究的人,对某些数据的编造或者实验的选择显然不是很容易就发现的。只有这样的报道会引起一些谣言和不正确的批评。
而在中国的媒体上,则很难见到媒体上有严肃的科学的报道,我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哗众取宠的胡言乱语,其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根本经不起基本的科学推敲。(看我blog的人大概都比我更清楚什么是真正严肃的科学的,暂时还没转过弯的,请想想论文应该怎么写)。然而,显然这些哗众取宠的胡言乱语是有极多相信者的,否则媒体怎么能从中获利?
经过这样的对比,我觉得中国的民众的科学素养真是还有很多路需要走。落后了就要挨打,虽然我不太同意这句话的普适意义,但是用在这里还是比较恰当的。
——————
科学是个无耻的混蛋
来源:http://www.immusoul.com/index.php/archives/839.html
作者:土摩托
老师们总喜欢说科学是至高无上的学问,科学家是崇高的职业。扯淡。老师心目中那个至高无上的东西不是科学,是技术。崇高的职业不是科学家,而是工程师。工程师用自己掌握的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老百姓享受到了,便齐声叫好。可一旦技术出了点问题,就会立刻破口大骂,而且无一例外地把脏水全都泼到了科学的头上,忘记了科学是技术之父。
技术的本质就是讨好使用者,但科学从来不想讨好任何人。科学是孤独的,我想不出任何一门学问,从来没有找到过一个同党。想想看,科学跟谁都干过架,宗教、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媒体……科学是个不招人待见的无耻混蛋,因为科学最大的敌人就是人性,人类的成见和偏见是科学终生的敌人。
人就是这样一种动物,他们狭隘、短视、固执己见、墨守成规。这是多年进化养成的习惯,人们尝到了甜头,或者说,只有具备这些素质的人才活到了今天。看看最近几个热门的案例吧。地震预报可以挽救生命,但是当科学告诉我们地震尚无法预报时,必须想别的办法时,人们便愤怒了,指责科学家冷酷无情;通过转基因方式生产的药物早已被公众所接受,因为老百姓都知道救命要紧,但当科学家运用这一技术造福商人和农民(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时,公众便都义愤填膺,找出无数理由横加指责;没人喜欢糟糕的天气,但当科学家告诉民众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时,老百姓又愤怒了,指责科学家心怀鬼胎。
也许有人会说,科学必须有爱才有价值,没有爱的科学,要它何用?确实,科学家只关心真理,不管这真理听起来有多么无趣甚至冷酷。但追求真理难道就不是爱吗?马斯特和约翰逊曾经说过:“(搞我们这行的)科学家一直生活在恐惧中,他们害怕媒体舆论,害怕宗教迫害,害怕政治压力,最重要的是,他们害怕来自公众的偏见和歧视。”50年前,广大人民群众没人喜欢他俩所作的研究,但50年后的今天,他俩的研究不知道给多少人带来了性福,这才是大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