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0日

人命关天吗?还是人命关钱?

看到这个新闻,心情很沉重。我曾经认真的查过狂犬病疫苗的情况,大连这个事情我早就知道。但是,当年的新闻说,市面上出现的是假疫苗,是有人仿冒疫苗厂的批号生产的。看来事实的真相是疫苗厂故意造假,竟然造了接近十年的假!

再看看这个厂的数字,“总计发出179952人份”,用人间所有恶毒的语言诅咒这两个厂的负责人都是正当的。

他妈的!天杀的!天诛地灭!挫骨扬灰!

但是,更加该诅咒什么,你我都知道。

哎,人命关天啊!为中国人一哭。难道中国人真的要承受这么多所谓的“转型期”的苦难吗?

我就静静的站在旁边看,千万要记住,“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有一个建议,狂犬病疫苗不管怎么样,一定要用进口的维尔博,虽然维尔博也是散装进口,国内封装的,还是有不放心的因素,但是怎么也好过国产疫苗。其实维尔博一针也就贵10块钱,五针也就贵50块,自己的命,有那么舍不得这50块吗?另外,据说现在还有一种鸡胚胎细胞的疫苗,比维尔博还要贵10块,是全原装进口,每针独立盒装,不过起码海淀医院没有货。

——————

南方报业:调查结果未出:问题疫苗企业江苏延申悄然复出http://nf.nfdaily.cn/21cbh/content/2010-03/29/content_10544715.htm

——————

来源:http://society.solidot.org/article.pl?sid=10/03/30/0345221

江苏常州曾发生过狂犬疫苗造假丑闻

Solidot

山西疫苗事件引出了更多曾经几乎不为外人所知的疫苗造假丑闻:

2008年2月开始,狂犬疫苗主要生产商大连金港安迪加入核酸类添加物聚肌胞注射液,与三聚氰胺类似,该物质添加后不仅能提高抗原含量数据,还可以降低约一半的生产成本,此恶劣事件最终在2009年3月被公之于众,金港安迪被撤销生产资格,所有批次产品紧急召回。

2009年12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江苏延申和河北福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7个批次人用狂犬病疫苗存在质量问题,效价低于国家标准。江苏延申涉及的问题产品共有四个批次,总计发出179952人份,销售范围覆盖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狂犬疫苗一般一人份为五针,也就是说,约90万剂疫苗因此被停用。江苏延申此前曾连续多年被评为常州的“明星企业”,是江苏省甲流H1N1疫苗唯一的生产企业。

狂犬疫苗的利润率到底有多大?在延申一份扩充产能的计划上,公司自己做了测算:如在狂犬疫苗上取得突破,10台反应罐的年生产能力可达200万人份。若当年全部销售,以100元/人份计算,每年可实现利润1亿元。

2010年3月27日

健康的活着

我发现我的身边常常存在三类人:

一类人,从来没有看到过阴暗面,认为生活是非常美好的,即便是接触到阴暗面,也从不深入的思考。实际这样的人是非常快乐的,有时候我真的很羡慕。有什么办法呢?知道得越多,越不快乐,但什么也比不上了解这个世界让我更加快乐,这就是代价。但是,这类人有一个危险的境地可能需要面对:初始的时候,这类人接触到阴暗面,态度可能是忽略;发展到后来,态度可能变成是抵触,变得否定真的有阴暗面的存在;发展到最后,他们会咒骂一切揭露阴暗面的人。给这类人的健康建议是,你可以忽略阴暗面的存在,这不能算错误,但是,请不要憎恨那些揭露阴暗面的人。

另一类人,只看到阴暗面,从来否认现实的生活是不好的,总是把生活的任何不如意都归结到那总所周知的原因上,并且咒骂一切不作为的人,给第一类人取名字叫做屁民,叫做奴性。这类人以牛博上留言的大多数人为代表。这类人深深的不被很多人喜欢,虽然有时候他们说得有一些道理。问题出在哪里呢?答案是,我们从来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成为英雄,不能用英雄的行为准则去要求别人,不能因为别人做不到英雄就咒骂,这类人从来没有想通过这个简单的道理。给这类人的健康建议是,你认为自己有道理,别人没有道理的时候,你可以讲道理,可以哀叹,但是不能咒骂,更不能看不起人。

但我更想说的是另一类人,只看到阴暗面,进而认为世界从来就没有公平、正义等等那些美好的东西。这类人尤其以天涯上发帖子的许多人为代表。这类人不仅把生活的不如意都推到社会不公上,进而还推论,没有哪个社会是公平的,所以,我们就应该弱肉强食。这类人最危险的境地是,任何事情都首先想到阴谋论。这类人比前两类人让我更加恐惧,因为,当一个人认为世界充满阴谋的时候,在需要解决问题时,他心里很容易浮现出阴谋的影子。这类人我很难给出一个健康建议,但是,有两个建议可以试一试,一是真的可以睁眼看看世界,这并不难;二是,从我做起,公平、正义这些美好的东西起码在我这里存在,不管你承认不承认,那世界真的就美好了一些~

其实,这三类人代表着逃避、优越感和犬儒,这三种负面的东西时时刻刻都存在于我的内心。我真的时时刻刻在提醒自己,别让这三种情绪主宰了我。希望我能够做得成功一点,心态健康。

2010年3月23日

一国两制成效初显,皇后大道跑马依旧

A new approach to China: an updatehttp://googleblog.blogspot.com/2010/03/new-approach-to-china-update.html

Google官博2010-03-22:对中国的新政策:我们停止过滤了!http://yyyyiiii.blogspot.com/2010/03/google2010-03-22.html

Mainland China service availabilityhttp://www.google.com/prc/report.html#hl=zh-cn

皇后大道东
罗大佑 蒋志光

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东
皇后大道东转皇后大道中
皇后大道东上为何无皇宫
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涌
有个贵族朋友在硬币背后青春不变名字叫做皇后
每次买卖随我到处去奔走面上没有表情却汇聚成就
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要靠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照买照卖楼花处处有单位但是旺角可能要换换名字
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东
皇后大道东转皇后大道中
皇后大道东上为何无皇宫
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涌
这个正义朋友面善又友善因此批准马匹一周跑两天
百姓也自然要门快过终点若做大国公民只须身有钱
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要靠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冷暖气候同样影响这都市但是换季可能靠特异人士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是色即是空
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东
皇后大道东转皇后大道中
皇后大道东上为何无皇宫
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涌
这个漂亮朋友道别亦漂亮夜夜电视萤幕继续旧形象
到了那日同庆个个要鼓掌硬币上那尊容变烈士铜像
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要靠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会有铁路城巴也会有的士但是路线可能要问问何事
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东
皇后大道东转皇后大道中
皇后大道东上为何无皇宫
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涌
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东
皇后大道东转皇后大道中
皇后大道东上为何无皇宫
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涌

2010年3月22日

从AV说开去

何帆是一个中国的法官,但是他从2009年开始持续关注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以及案子,写了很多精彩的博文。每篇博文往往通过中国也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入美国最高法院所受理过的一个相似案例,展示美国最高法院在维护美国宪法、诠释法律和平衡社会关系方面所做的极具艺术性的妥协和不懈努力。

转贴这篇博文,源于我和一个朋友的讨论,朋友的问题是有代表性的,内容大概如下:

朋友:我觉得世界大多数国家色情网站都是非法的。

我:恰恰相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色情网站都是合法的。

朋友:那泛滥的色情内容如果让儿童看到显然是不合适的。

我:这不应该成为国家审查和屏蔽网络内容的理由。

朋友:美国怎么做的?

我:据我所知,美国的色情网站都有一个声明“18岁以下不得入内”,并提供选择是否已满18岁。另外,对于屏蔽儿童色情,有很多商业软件可供家长选择,家长有责任不让未成年人接触色情内容。

朋友:那为什么不能让国家来做?国家来做显然效果更好。

我:在大多数国家,成人浏览色情网站是合法的,成人之间传递色情内容也应该是合法的。而且从道理上讲,这也是合理的。色情网站的开放并不会增加一个社会的性犯罪率或其他犯罪率这几乎已经是共识。

从个人权利上讲,没有理由因为儿童可能浏览到色情内容而屏蔽掉所有色情内容,这样涉嫌侵犯了成年人传播色情的言论自由。

其次,什么是色情内容?这应该由谁来界定?界定的标准是什么?在大多数国家,只有有儿童参与的色情内容是非法的;而在另一些国家的认知中,标准显然不同。

再次,国家检查侵犯了个人隐私。在检查每个人的浏览内容的时候,除非内容被全部检查,否则如何判断其中有色情内容?显然不可能只看见色情内容而对其他内容能做到视而不见。

再次,儿童浏览色情就是一定不好的吗?这个问题并不那么显然。并不能一定说色情内容就会对儿童造成消极的心理影响。

另外,请独立一点,健康一点,国家不是保姆,国家只有义务为孩子提供基本教育和基本保护,而没有义务全面的保护任何人。如果有需要,你的孩子你应该自己保护,这是更重要的。更不能因为保护孩子而侵犯其他人的个人隐私和言论自由。

所以,是否过滤网络色情,这个还是由个人决定比较好。我非常赞成美国的商业公司提供过滤软件的做法。如果真的不想要孩子接触色情内容,家长有软件可以选择。

这番讨论没有说服朋友。诚然,色情的问题自古就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社会问题。显然我对于色情的态度是自由派的观点,我倾向于随着社会的发展,色情永远是朝开放的方向发展。保守派显然不能同意我的观点。我并不强求每个人都同意我的观点,但是有的原则必须坚持:1、我们可以讨论;2、有一些基本原则需要考虑,比如个人隐私和言论自由。

但是,这翻讨论在中国有别样的意义。中国是那么一个阳奉阴违的地方。在中国,尽管色情已经泛滥到“性都”都能出现的地步,尽管我们所有门户网站的内容都已经大胆到除了不露点,哪里都露出来了的地步,但是我们仍然以“保护儿童不受色情侵害”的名义禁止一切色情内容的传播。我们还在以一概否定的态度面对色情,还在大力的宣传色情为洪水猛兽,而不是正视这个问题,不容许讨论,无视色情已经在中国泛滥,更无视色情已经年年成为全球最热门与最赚钱的题目。不知持各种观点的人要真正坐下来用务实的态度讨论色情的问题,还需要多少年?但是,起码,在这里,一个持自由观点的人和一个持保守观点的人已经坐下来讨论了一下色情的问题,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今天刚刚看到何帆老师这篇旧文,美国社会对色情问题的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其中,加粗的部分是我所赞同的原则。这里要说明的是,我不完全赞同美国这部法律。美国也是一个实际的国家,也有很多人视色情内容为洪水猛兽。但是,在平衡各方利益之后,美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就是公共设施限制色情的传播,而对私领域的限制被一向保守的最高法院次次推翻。对色情的敌视和对个人隐私、言论自由的保护在这里得到了良好的平衡,不得不说这是美国最高法院在平衡社会的时候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性。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务实的态度。

闭上眼睛喊喊口号是容易的,可是脚下真的已经洪水滔天。

——————

来源:http://www.bullock.cn/blogs/frankhe1978/archives/68598.aspx

公共图书馆电脑该装过滤软件吗

何帆

最近做一项研究,需要一些英文资料,便托一位在美国读书的朋友在当地图书馆查找。电话中,朋友很快应允了,但开玩笑说:“你要查的东西没什么不健康内容吧?否则,我还得去申请解除屏蔽呢。”“图书馆的电脑怎么会被屏蔽?”我问道。朋友解释,所谓“屏蔽”,其实是指公共图书馆电脑上安装的过滤软件,这类软件会将所有暴力、色情网页自行屏蔽,成年人如果确因专业研究需要,可以申请管理人员卸掉过滤软件。

打完电话,我的疑问仍未解除:向来强调言论自由的美国人,怎么会容忍电脑被装上过滤软件?据我了解,美国政府在互联网管制方面,绝对称得上坎坷多多。早在1996年,克林顿政府就出台过《联邦通讯净化法》,试图限制互联网上“不雅”或“明显令人难堪”的言论,但由于该法对“不雅”言论界定不清,很快被最高法院以侵犯公民言论自由为由推翻。1998年,国会又通过《儿童在线保护法》,却因对禁止言论限定过宽,再次被最高法院裁定违宪。那么,要求公用电脑安装过滤软件的法律,是怎么通过的呢?

查阅相关资料,我才发现,公共图书馆之所以安装过滤软件,源自2000年的《儿童互联网保护法》。为避免再次被推翻的命运,国会这次使用了迂回战术,不再直接管制网络言论,也不再介入私用电脑领域,而是要求由联邦资助的公共图书馆,应当在馆内电脑上安装过滤软件,凡不予配合者,将被停止财政拨款。

法案执行后,一些成年读者很快感到不便,原因在于:由于过滤软件不够完善,许多不该过滤的内容也被屏蔽掉了,此外,尽管法律允许读者申请解除屏蔽,可许多人因怕被人怀疑浏览不良网页,不好意思前去申请。基于这些原因,美国图书馆协会只好提起诉讼,请求法院认定安装过滤软件的规定违宪,在联邦地方法院胜诉后,官司一直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最高法院推翻了地方法院的判决,判定《儿童互联网保护法》合宪。多数方大法官认为,图书馆电脑与家用电脑不一样,是为读者研究、学习提供协助的,而非专为发布言论之用。再说了,如果你因为研究或合法目的,确实需要登陆某些网页,完全可以申请解除屏蔽,至于害羞、尴尬之说,并不受宪法保护。

持异议意见的大法官则认为,装不装过滤软件,是图书馆自己的事,尽管全美公共图书馆中,已经有7%安装了过滤软件,但国会没理由通过立法,让另外93%的图书馆也必须装软件。而且,到底什么算“合法目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解除屏蔽,立法并没有做出明确界定,这就赋予了管理人员过宽的自由裁量权,仍有侵犯读者言论自由的可能。

事实上,《儿童互联网保护法》之所以受到最高法院支持,很大原因在于它变直接强制为间接管制,并考虑到互联网用户在特定情况下的特殊需要。在之后几起类似案件中,最高法院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发现一部法律违宪,就推翻了事,而是把案件发回下级法院重审,要求他们调查清楚:如何在不侵犯公民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实现保护儿童的目的。与此同时,异议意见方大法官的意见也开始受到重视,联邦通讯委员会已要求各图书馆制定细则,对什么才算“合法目的”进行说明,并再次强调,在公民个人领域,安装过滤软件只靠自觉,不能强制。

可以说,正是因为秉持这样的务实态度,美国的互联网管制法律才走出“国会出台一部,法院推翻一部”的怪圈。由此可见,在防范网络色情问题上,人们没必要把成年人言论自由与保障儿童权益作为对立的两面,更为务实、可行的做法,是兼顾网络使用的不同用户、场所和需要,对管制内容做出明确界定,并据此推出不同分类措施,供不同人群挑选,使净化互联网环境真正成为公众自主、自觉的选择。

2010年3月19日

关于重庆的一系列事件

黎强这些人被镇压你们拍手称快,李庄被打击你们骂他是黑律师,警员全体去职重聘你们觉得活该,现在轮到你们自已了,网络要实名制,qq短信要被监控,这都是你们自己造成的。

我非常厌恶黑社会,我非常厌恶拿钱不办事的律师,我同样也不喜欢警察,但是我更害怕和极端厌恶将我的命运掌控在别人手里!

我不愿意又一次谈那些自由民主的大道理,也不愿意又一次引用以启蒙思想家的伟大著作和美国独立宣言所描述的现代政治的基本原理。我愿意讲一点儿浅显的道理,那就是我宁愿相信一个制度的保证而不相信一个人的人品。我宁愿相信一个好的制度的前提是每个人都不能超越法律所筑起的藩篱,而法律的基础正是那些天赋人权。即便当我的命运不得不交到某个人手里的时候,我希望这个人也遵守我们共同的规则,不要越过法律所筑起的藩篱。显然,现在事情不是这样的。可能,在某些人心里,根本没有那道藩篱。

林达用水门案给我们生动的描述了美国如何阻止尼克松试图越过这道藩篱,哪怕是一小步。而世界上有太多反面的例子,当掌握了大多数人命运的人越过了那道藩篱,出现了什么恐怖的事情。

其实,我们要做的,只是在事情发生的最初的时候,在心里升起那么一点点反感和恐惧,那么这个世界就会美好一些。

最后,我想引用马丁.尼莫拉最著名的一段话来忠告那些认为“我不做坏事,所以我不怕监控”的人:

来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馬丁·尼莫拉

德文(1976年原文版):
Als die Nazis die Kommunisten holten,
habe ich geschwiegen;
ich war ja kein Kommunist.
Als sie die Sozialdemokraten einsperrten,
habe ich geschwiegen;
ich war ja kein Sozialdemokrat.
Als sie die Gewerkschafter holten,
habe ich nicht protestiert;
ich war ja kein Gewerkschafter.
Als sie die Juden holten,
habe ich geschwiegen;
ich war ja kein Jude.
Als sie mich holten,
gab es keinen mehr, der protestieren konnte.

英文:
When the Nazis came for the communists,
I remained silent;
I was not a communist.
When they locked up the social democrats,
I remained silent;
I was not a social democrat.
When they 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I did not speak out;
I was not a trade unionist.
When they came for the Jews,
I remained silent;
I was not a Jew.
When they came for me,
there was no one left to speak out.

中文:
起初他们(纳粹,我注,原文明明是纳粹不是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
我不说话
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社会民主主义者
我不说话
因为我不是社会民主主义者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
我不说话
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之后他们追杀犹太人
我还是不说话
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最后他们要追杀我
但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2010年3月15日

科学是个无耻的混蛋zz

土摩托是三联的科学记者,经常给我们带来惊艳的文章,转贴的这篇文章虽然有些情绪化的色彩在,但是道出了大部分科学工作者的苦闷。

我想,批评其实是可贵的,不管这些批评是胡说八道还是认真的有意义的。人类不就是在不同意见的互相谅解和寻求共识之中发展的吗?

但是,作为人类的一员,我觉得,在批评任何科学的时候,请首先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学习一下基本的数学、逻辑和科学哲学,再动用一下理性。其实有些事情理解起来很简单,动动脑子,谢谢。

作为中国人的一员,我觉得,科学素养缺乏的问题更加严重。虽然在中国,宗教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小,然而民众的非理性情绪更甚。关于民众的非理性情绪请看转贴中土摩托举的那三个极好的例子。

我最近在想,其实我们的初等教育阶段一直在受到“科学”教育,为什么还如此的非理性和缺乏基本科学素养。是不是由于我们的初等学校教育把“科学知识”当作“科学”而孰不知“逻辑”及“科学方法”才是“科学”的真谛?

从另外一个侧面,媒体对科学的报道反映了整个国民科学的素养。

关于媒体,更推荐土摩托另一篇博文,原文较长,就不直接转贴了。他去参加了牛津的一个媒体科技的研讨会,在座的有BBC等媒体的科技记者。我想说的是,看起来全世界的媒体对待报道科学的态度都比较冷淡,冷淡的原因可能不同。

科学和媒体之间的战争》:http://www.immusoul.com/index.php/archives/842.html

现在有一个很有趣的观察:

在英国或者是哥本哈根大会的报道上,NGO有偏颇的未经同行审议的观点是比较难以辨别的,不是做这一行研究的人,对某些数据的编造或者实验的选择显然不是很容易就发现的。只有这样的报道会引起一些谣言和不正确的批评。

而在中国的媒体上,则很难见到媒体上有严肃的科学的报道,我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哗众取宠的胡言乱语,其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根本经不起基本的科学推敲。(看我blog的人大概都比我更清楚什么是真正严肃的科学的,暂时还没转过弯的,请想想论文应该怎么写)。然而,显然这些哗众取宠的胡言乱语是有极多相信者的,否则媒体怎么能从中获利?

经过这样的对比,我觉得中国的民众的科学素养真是还有很多路需要走。落后了就要挨打,虽然我不太同意这句话的普适意义,但是用在这里还是比较恰当的。

——————

科学是个无耻的混蛋

来源:http://www.immusoul.com/index.php/archives/839.html

作者:土摩托

老师们总喜欢说科学是至高无上的学问,科学家是崇高的职业。扯淡。老师心目中那个至高无上的东西不是科学,是技术。崇高的职业不是科学家,而是工程师。工程师用自己掌握的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老百姓享受到了,便齐声叫好。可一旦技术出了点问题,就会立刻破口大骂,而且无一例外地把脏水全都泼到了科学的头上,忘记了科学是技术之父。

技术的本质就是讨好使用者,但科学从来不想讨好任何人。科学是孤独的,我想不出任何一门学问,从来没有找到过一个同党。想想看,科学跟谁都干过架,宗教、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媒体……科学是个不招人待见的无耻混蛋,因为科学最大的敌人就是人性,人类的成见和偏见是科学终生的敌人。

人就是这样一种动物,他们狭隘、短视、固执己见、墨守成规。这是多年进化养成的习惯,人们尝到了甜头,或者说,只有具备这些素质的人才活到了今天。看看最近几个热门的案例吧。地震预报可以挽救生命,但是当科学告诉我们地震尚无法预报时,必须想别的办法时,人们便愤怒了,指责科学家冷酷无情;通过转基因方式生产的药物早已被公众所接受,因为老百姓都知道救命要紧,但当科学家运用这一技术造福商人和农民(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时,公众便都义愤填膺,找出无数理由横加指责;没人喜欢糟糕的天气,但当科学家告诉民众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时,老百姓又愤怒了,指责科学家心怀鬼胎。

也许有人会说,科学必须有爱才有价值,没有爱的科学,要它何用?确实,科学家只关心真理,不管这真理听起来有多么无趣甚至冷酷。但追求真理难道就不是爱吗?马斯特和约翰逊曾经说过:“(搞我们这行的)科学家一直生活在恐惧中,他们害怕媒体舆论,害怕宗教迫害,害怕政治压力,最重要的是,他们害怕来自公众的偏见和歧视。”50年前,广大人民群众没人喜欢他俩所作的研究,但50年后的今天,他俩的研究不知道给多少人带来了性福,这才是大爱。

2010年3月8日

地震变得越来越频繁?zz

松鼠会的好文章很多,这篇里最有意思的是那个表格。在开心网里看了很多好玩的关于地震的传说,无一例外都和2012扯上了关系。不过真的去查阅一下地震资料的人就很少了。我是真的去查阅过这张表格的,原本想在合适的时机贴出来,看到了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就转贴供大家参考。

另外,对于地震的预测,我以前写过一篇blog:

别给我扯青蛙也能预测地震》:http://cqlixiang.spaces.live.com/blog/cns!FB7205F2D9484AFB!1585.entry

不过那篇文章是一个期末作业,有应付之嫌,所以很遗憾,说得非常不全面,有两个重大的遗漏。

一个就是没有讲到地震的非线性的性质,松鼠科学会有旧文,专讲对于非线性现象,预测如何之困难,稍有数学基础的人看起来应该不是太费劲。

你觉得,什么叫做预测》: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171.html

另一个遗憾就是没有介绍概率方法,松鼠会仍然有旧文,专讲条件概率对预测的影响。

检测结果是阳性,你病了吗》: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216.html

我那篇破blog读不读都可以,松鼠会的这两篇文章一定要读一读。

——————

来源: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34594.html

地震变得越来越频繁?

地震其实一直挺频繁

通常认为,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下来每天有1万多个,只不过绝大多数不被人所察觉。据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统计,全球6级以上的强震平均每年近200次,7级以上的平均每年近20次,8级以上的平均每年近3次。地震级数越大,数量就越少。看看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所做的2000~2009年全球5级以上地震数量统计可知,每年的大地震数目没有规律,但大致来说2007年倒可以算是其间地震较为频繁的年份。2010年以来的地震数量并未显示出数量上有异常,即使数目上有小差异,也不过是地震的随机性所致。

表1  2000~2010年USGS对各年份地震频度的统计(来源,2010-03-01数据)

震级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8.0~9.9 1 1 0 1 2 1 2 4 0 1 1
7.0~7.9 14 15 13 14 14 10 9 14 12 16 3
6.0~6.9 146 121 127 140 141 140 142 178 168 142 23
5.0~5.9 1344 1224 1201 1203 1515 1693 1712 2074 1768 1700 268

注:2008年中国的汶川地震,中国定为8.0级,USGS定为7.9级,故该表2008年无8级以上地震。

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其中全球地震的70%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其次15%分布在“欧亚地震带”;还有5%在大洋中脊;最后约有10%分布在板块内部。这是统计学上的规律性。但因为科学家们至今尚不清楚地震的产生机制和原理,所以下一次地震将在哪个地点和哪个时刻发生,尚无法准确预测。所以科学家又认为地震是随机的。

再来看看今年以来发生的几次大地震,所罗门群岛、琉球群岛、智利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海地也位于板块边界,因此这4次大地震的发生是完全合乎地学原理的,是正常的地震现象。

再来点心理因素

一些人认为:地震变频繁了。其实地震还是那些地震,它有规律又随机地发生着,但它从来不管降临的地方是人烟稠密还是人口稀少。只不过,因为近年来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地区的大地震让我们对地震比以前更关注了。

2007年,全球8级以上地震达到了4次,是21世纪以来8级以上地震最多的一年。从数字上看,比较异常,但谁听说过这些地震呢?当时谁可曾担心过它的异常呢?至于国内的地震,谁还记得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青海昆仑山的8.1级地震呢?这次地震是中国近半个世纪来最大的一次地震。但正因为它发生在人烟稀少的西部地区,人员财产伤亡小,所以未被大众提及。

从心理因素上看,这其实并不难理解。汶川地震造成的灾难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人们对“地震”一词高度敏感,开始注意各种与地震有关的信息,原本并无异常的地震,也因此看起来越来越密集。公众在8.8级智利大地震后,产生种种猜疑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同样一个地震,发生在环太平洋人口稀少的阿拉斯加地区,就未必会引来这么多强烈的反响了。

百度贴吧中,有人在智利地震前一个月就“预测”到了。针对这个现象,我认为他主要是根据地震的发震概率(地震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而1960年智利曾发生最大的一次9.5级地震)而猜测到的,除非他拿出确切的证据。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预测不准,何来预报),没有一个国家说自己突破了这个难题。但我们的网上却到处有“高人、大仙”在预测地震,一旦中了彩票,就被到处吹捧。对于这些所谓预测,作为大众,我们要问:证据是什么?证据科学吗?拿出科学的证据来!而作为预测者者、谣言散布着,要问问自己的良心:你敢负责吗?山西地震谣言造成的群众坐等地震现象,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现在几乎就不作地震预报。

2010年初的地震确是大地震,也产生了大灾难。但大震未必有大灾,小震也未必只能引发小灾,关键在于地震发生在哪里。地震活动是否异常,属于地震的频度的统计学问题,我们并不要因为关注的地震多了就理解为地震活动有异常,不可把灾害频发等同于地震频繁。总的来看,目前的地震发生地点是正常的,频度在统计学意义上也是正常的。

在经历了痛苦的汶川地震之后,我们比以前更加关心自己的栖息之地———地球了。中国虽不是地震最多的国家,却是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我们在关心地震之际,掌握更多实用的地震应急知识,学习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

文字编辑:拇姬

已刊发于:新京报《新知周刊》

2010年3月7日

对信仰正确性的质疑的正确性

我一直以来很想写关于信仰的话题,但是讨论到信仰,总会遇到这个问题:

质疑人家的信仰的正确性是正确的吗?这里我所说的信仰是指宗教的信仰。

我们常常听到如下的话,而不得不停止质疑。

——我有信仰的自由。

在欧美社会的传统伦理中,质疑人家信仰的正确性是一件非常不妙的事情,可能会带来信仰者们的极大愤慨,或者谆谆教诲。因为对信仰本身正确性的讨论,很容易被理解为对是否有信仰自由的讨论,而信仰自由是不容质疑的,所以愤慨由此产生。

——你竟然怀疑上帝?可怜的孩子

同时,在一个基督教新教深入人心的地方,一个无神论者不要说质疑信仰的正确性,就是作为极少数者,也会受到本能的歧视,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带来歧视的人内心并没有主观歧视的意愿。这一点在卡尔萨根伟大的《接触(Contact)》和另一部小成本电影《他来自地球(The Man from Earth)》中体现得很精彩。在基督教氛围浓厚的氛围里,承认自己是一个无神论者可能需要一定的勇气。即便如卡尔萨根如此伟大的科普作家,在《接触》的结尾,也做出了妥协,将女宇航员送到了“上帝”那里,只是异化一下,这个上帝可能是外星人。这样无神论者和信仰者们都皆大欢喜。

——宁可信其有。

在我们更熟悉的佛教儒家共同作用的社会中,信仰本身往往并非显性,绝大多数佛儒文化圈内的人对信仰的态度都是宁可信其有,有事拜一拜。所以对信仰的质疑的愤怒并不如此显性。但是,隐性的愤慨会存在。比如,我们往往不可免俗的遵守一些规定,求得心灵的安宁。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我们对民俗的提倡和尊崇,比如,过农历新年的时候在家门口需要放一放鞭炮,鞭炮一放,一年皆平安。如果谁要质疑这种民俗,一定会惹得其他人的不悦。

——要造孽啊,别对鬼神口出狂言

在佛儒文化圈里,对无神论者的歧视要隐性很多。只要像孔子一样,宣称自己敬鬼神而远之,就不会感受到多少压力。然而,我们每个人都被教育过,别去质疑信仰的正确性。一旦做出一些挑战信仰的事情,就会遭到舆论的一致攻击。比如,一旦有人敢在佛殿里高声说话,周遭的白眼会源源不断的涌来。

但是,对信仰的正确性的质疑真的那么坏吗?

首先,对信仰正确性的质疑,并不等同于对信仰自由的质疑。信仰自由是人思想自由的直接衍生,谁也不能限制人思想的自由,所以信仰自由是很难被质疑的。而信仰的正确性是客观的。客观的事情是可以被质疑的。我们不能质疑一个人相信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自由,而可以质疑地球围绕太阳转这件事情的正确性。

而且,对信仰正确性的质疑必要的。就从宗教本身的发展史来看,也是对信仰的不断质疑中求得发展。如果信仰的正确性的没有被一次又一次的质疑,那么我们还停留在跳大神的阶段。可以看看圣经,写得真好,旧约与新约如此之不同,在旧约中处处和人作对的上帝,在新约中好像突然和蔼可亲了不少。连耶稣都在质疑旧约,还这样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信仰者们,你们愤怒什么?

至于,对信仰正确性的愤慨和对信仰质疑者的压力和歧视都是很不理性的行为,口口声声宣称不歧视、平等和平静的信仰者们,你们会愤慨和歧视吗?

想通了信仰的正确性是可以被质疑的,不论你是信仰者还是无神论者,下一篇,我想谈一谈我的信仰,可能要容易得多。

2010年3月4日

2010年3月3日

提请两会代表委员敦促加速户籍改革zz

这是《经济观察报》发起的十三家媒体联合发表的社论,可以理解为户籍改革的先声。中国媒体的越来越“大胆”让人觉得不错,媒体的自由是XX自由的必要条件。

这十三家媒体有,《新安晚报》、《云南信息报》、《重庆时报》、《南方都市报》、《城市晚报》、《华商报》、《辽沈晚报》、《大河报》、《都市时报》、《安徽商 报》、《内蒙古晨报》、《东南时报》以及发起者《经济观察报》

我尽力找原始版本,很可惜的是,由于我们都知道的原因,这篇社论在网站上纷纷失踪。幸好世界上有网页快照这个东西。

Source:http://203.208.39.132/search?q=cache:MbWlRJ91nakJ:www.eeo.com.cn/zt/hjzd/xgxw/2010/03/01/163754.shtml+提请两会代表委员敦促加速户籍改革&cd=2&hl=zh-CN&ct=clnk&gl=cn&st_usg=ALhdy284qa3KTXl3e-q61GxF2tAn7FTU5A

————————

提请两会代表委员敦促加速户籍改革

经济观察报

13家报纸共同社论

中国患户籍制度之苦久矣!我们崇信人生而自由,人生而拥有自由迁徙之权利!然此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不合时宜地存在数十年之久之弊政至今仍时时困扰着我广大民众,已到非革新不足以平息民怨,非革新不足以与时俱进之境地。为此,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我们,全国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3家报纸发表共同社论,提请两会代表与委员们,善用你们手中的权力,敦促有关部委提出户籍改革的明确时间表,逐步以人口信息登记制度取代现行僵化的户籍制度,直至最终将其彻底消除! 

中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迁徙自由是人权和人身自由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是宪法赋予国民的基本权利。然而,现行的户籍政策却事实造成了城市居民与农民、城市居民之间地位的不平等,制约了中国公民的自由迁徙,明显与《宪法》相违背。我们都知道,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这是加速目前户籍制度改革的法理基础。

户籍制度分割了城市和乡村。“农民工”是对那些户籍在农村而身在城市打工的人群的特定称谓,最早的一代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付出了自己的劳动,可是,他们的下一代仍然没有办法解决身份认同,他们的子女仍然背负着上一代的困惑,他们生活的城市仍然无法接纳他们,这才有了80后、90后农民工的称谓。我们要问,这样的隔离究竟还要持续几代人?

即便在城市中,户籍制度也分割了城市的居民。在同一座城市中,尽管我们与其他人一样为这座城市的建设奋斗多年,我们与其他人一样纳税,但没有户口让我们无法与其他人一样享受平等的就业机会,享受同等的医疗、教育、养老等等社会保障。因此,夫妻被迫两地分居,年老的父母无法与子女团聚,孩子无法获得良好教育。我们要问,这样的隔离究竟还要持续几代人?

户籍制度还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正因其稀缺,在很多城市户口成了被买卖的对象。有权者可以以此寻租,地产商可以以此为销售的工具,而千万的弱势群体要么付出金钱的代价,要么望洋兴叹地面对种种不公的待遇。我们要问,这样的不平等究竟还要持续几代人?

温家宝总理不久前就明确表示,中央已经决定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而包括上海、深圳、广州等全国数十个城市都已经出台户籍改革的措施。在这些城市,居住证正在逐步取代暂住证,持证者将可享受与当地居民相同的社保、医疗服务、教育等公共服务。在一些城市中,农民工也正陆续被城市所接纳,他们迎来了迟到的尊严。

同时,国家正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建立个人终身社会保障号,并尽快实现全国联网,这为现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加速奠定了基础。

这些变化固然可喜,但在更多的地方,我们仍然失望地看到户籍这一无形而又沉重的枷锁,困住无数疲于奔命的人们。我们深知户籍政策之盘根错节,改革细节之错综复杂,然而我们更无法漠视那些已经、正在以及仍将因此政策而受挫、受苦的人们。对于他们,等待改革的迫切让每一分钟的等待都显得非常漫长。

市场经济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自由经济,人的流动是市场经济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在欣喜地看到中国经济的飞速成长的同时,我们也要警醒经济结构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人口红利正在消失,自然资源也非源源不绝,中国经济下一轮成长的动力已经更多地指向内部结构的调整与资源使用效率的优化,而非粗放式的外沿扩张。户籍制度的改革不仅利于民生,更能加速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多的活力。更重要的是,户籍制度的改革将能帮助确立中国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均衡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为此,我们呼吁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运用你们手中人民赋予的权力,敦促有关部委尽快废除1958年颁布的《户口登记条例》,提出全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明确时间表,逐步以人口信息登记制度取代现行僵化的户籍制度,直至最终将其彻底消除。

我们希望,我万千国民,地无分南北,人不分城乡,都拥有同样的就业、医疗、养老、受教育、自由迁徙的权利。我们希望,一项为患数十年的弊政,能终止于我们这一代人,让下一代人真正享有自由、民主、平等的宪法赋予之神圣权利!

参与共同社论的13家报纸以及合作网络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