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5日

网络图书馆的困惑

前两天在当当网一口气买了200多块钱的书,可能我是这个社会还残存的为数不多的纸质书的爱好者。当我在无情的嘲笑那些偏执的热爱CD胜过MP3的人的时候,我却是一个热爱纸质书超过电子书的人,真是很扭曲的一件事情。我能想到的唯一的借口是,很多优秀的纸质书,还没有电子版。但是这个理由不能用作解释我购买了全套的《明朝那些事儿》,这部著作不光有全本电子版,甚至这个全本是作者自己的官方网站公布的。

电子书来势的凶猛,让我相信,纸质书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基本淘汰,就像CD现在的窘境一样。看看亚马逊的电子书在美国节节上升的销量,你就可能会同意我这个判断。

其实,不论电子、纸质,都是承载书中内容的载体而已。这个载体的改变,对于我这样读书的人来说,其实并无大碍,需要改变的仅仅是阅读习惯而已。但是,这个改变,在可见的将来,却能够引起知识公共传播体系的深刻变革。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近代以来,以书为中心的知识公共传播体系(言下之意,经验、口传身教等手段产生的知识传播不在此讨论之列)。

首先,对于作者来说,书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播出去的重要手段,同时,必须注意的是,书能为作者带来收入,有时候这种收入才是作者写书的第一动力。

其次,对于读者来说,书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必须注意的是书是一种商品,要获得,必须付费。

在传统的以书为中心的知识公共传播体系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并不加以区分。那就是,我们付费购买的到底是知识,还是书这堆纸。可能对于所有读者和所有作者来说,都会认为读者所付的费用是为知识所付出的。先假设这一点成立。这一点很容易成立,因为,如果一叠纸,印满了无数随机的符号,可能称之为书不如称之为一叠废纸更为合适,显然一叠废纸远远低于一本书的价钱。

如果,这个社会只有作者和读者,那么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偏偏有一种曾经非常伟大的机构,叫做图书馆。图书馆的作用肯定不仅局限于藏书以储存知识,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图书馆提供了一种非常廉价的知识的公众传播模式。

那么,借阅与购买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每个借过书的人都有亲身体会。

首先,对读者来说,图书馆借阅书比购买书价格远为低廉。几乎所有的图书馆都可以免费或用低廉的费用办理借阅证,这样,每次就可以借阅出一定数量的书,显然,这个费用远远低于购买的费用。可能每年维持借阅证所需的费用还不及一本书。这个区别,可能促使图书馆在知识的传播中,特别是校园的传播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都有过临时需要一部大部头的参考书,盘算着购买不划算,而向图书馆借阅的经历。可以这么说,如果仅靠购买,购买力比较弱的学生显然是不可能做到博览群书的,多亏了图书馆。

其次,图书馆是不方便的。这个不方便首先是距离的不方便,试想,如果案头上有一本书,和图书馆有一本书,需要看的时候哪个更方便?其次是时间上的不方便,图书馆的每本书的数量是有限的,不能任意借阅,可能很多热门的书需要排很久的队才能得以一览。然后,最为不方便的是,由于资金场地保管成本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图书馆的书是有限的,我们都有过在图书馆寻觅一本需要的书而不得的经历。这个区别也是很重要的,当我们觉得一本书有长久存留的价值,有随时翻阅的必要,甚至有可能图书馆没有收藏,我们就可能更乐意花钱买一本。(请教学经济学的同学,这是理性消费吗?)

但是,这一切都被网络和电子化的急速发展所改变。

先来看亚马逊的购买书的模式。购买亚马逊的电子书需要一个帐号,阅读需要一个专用的软件,读者需要做的是在亚马逊的网站上付费,购买,下载,阅读。这个过程非常简单,一如我们购买纸质书,唯一的不同是内容载体不同。记得我们那个假设吗?读者愿意购买的是内容,而不是一堆纸。

如果我们把传统的图书馆直接搬到网络上呢?这里,读者仍然可以花低廉的价格维护自己的阅读证,或者叫做阅读帐号。一旦拥有阅读帐号,读者就可以在图书馆的书中任意选择阅读。这里,传统图书馆不方便的缺点不见了,距离已经不是问题因为上网根本不需要出门,电子版也没有排队等待的问题,藏书量的问题也并不大,除了购买资金以外,储存保管的成本比传统图书馆低了很多。

对读者来说,上述图书馆模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比较一下这种图书馆模式和亚马逊的购买图书的模式,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从亚马逊获取一本书需要为这本书付费;而图书馆模式下,读者需要付费的是阅读资格。显然后者更为低廉。甚至,传统纸质书时代,作为读者,购买者的“拥有”和借阅者的“借阅”的区别,在网络时代已经不存在了。同样是获取书的内容(而非拥有一堆纸),电子图书馆显示出了强大的价格优势。

可是,为什么这类电子图书馆并没有那么兴盛呢?因为书的作者和出版者并不乐意。作者和出版者是非常依赖于书销售的收入的。如果上面描述的电子图书馆兴盛起来,无疑会对电子书的销售产生巨大的冲击。后果是作者和出版者的收入的锐减。对单一的作者和出版者来说,这是收入上的影响;对社会来说,影响却会更为严重,收入这一大写书动力的减小,会影响投身作者行业的人的数量,书的数量,以及书内容的质量。看看传播介质的改变对音乐行业的影响,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

应对网络图书馆的需求,有一种比较好模式,那就是Google的电子图书馆计划。Google和许多的作者签订协议,付出一定的费用,购买书的电子化版权。然后将书制作成为电子版。当然Google为了保护作者的版权,有意的在书中空缺大量的页码,这被Google叫做预览,用古老的话说这叫做残本。这使得有意于阅读全本的读者,对不起,必须购买。

Google的计划看起来非常的完美。作者和出版者得到了应有的收入,因为Google和每个人签约每本书的时候会付出相当可观的费用。读者可以价格低廉的阅读,代价是看到的只是残本,还有旁边可能有点儿小豆腐块广告。对Google来说,广告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大量的阅读会增加其广告的浏览量。对社会来说,似乎在电子书时代,又有了一种新的廉价的公众知识传播模式。

但是,显然Google的计划有明显的问题。

在纸质书时代,作者和出版者的收入是与书的销售量成正比的,书的销售量又肯定取决于书的内容是否优秀。这种激励模式鼓励作者将书写好,出版者将书校验排版好。在Google模式中,Google如果为一本书付出固定的费用,这种激励便不存在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Google可以根据点阅量对作者付费。但这同样存在问题,对于作者和出版者来说,残本中免费读者能预览的内容是一个需要拿捏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便Google愿意根据点阅量持续付费,想必这个费用也是低廉的。如果残本预览开放了80%的内容,而1个用户阅览的许可所带来的Google付费的金额只是一本书价格的1%,作者会接受吗?对于Google来说,即便作者开放了80%的内容供读者免费预览,Google会为1个用户阅读的许可支付给作者和出版者一本书价格的1%吗?任何提高这个百分比的做法都会给Google带来巨大的资金问题。

更大的问题在于,对读者来说,Google计划提供的始终是残本,这是很痛苦的一个局面。(值得注意的是,虽然,Google会对无版权保护的书提供全本,但是期待一本近十年出版的书版权失效是多么不现实的事。)当然,在Google的计划中,读者可以通过付费获得有版权保护的书的全本,但是,这种模式和亚马逊卖书有什么不同呢?

所以,Google的计划针对网络图书馆的需求,并不是完美的解决之道。

实际上,现在,对于研究者、学生、以及有大量阅读需求的公众而言,形成了多么荒谬的局面。在纸质书加速消亡的年代,读者为了廉价的获取一本书,仍然必须承受距离和时间的双重折磨,去图书馆借书。那么,如果以后连纸质书都没有了,哪里还有图书馆呢?网络图书馆的路又在何方呢?

在网络时代,如何为书建立一种新的廉价的知识公共传播体系?这就是网络图书馆的困惑。显然,传统图书馆提供的廉价的知识公共传播体系显然对社会是有巨大推动作用的,我们身受其益。然而,在网络时代,传统的图书馆的模式却无法复制。那么,如何为书建立一种新的廉价的知识公共传播体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