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7日

北大的朗润园及其他

最近才从贵州回来,本来想写贵州的大好风光的,不过刚刚在著名的sina的显要位置看到了一篇关于北大拆迁的文章,忽然想想,如此之久,竟然没有一篇关于北大的文章,实在要不得,所以就想提笔写写快拆迁那部分的风光,也顺便谈谈sina上面的怪现象。
 
朗润园那边一片平房和教工宿舍还有小路我是经常去的。记得大三的时候,不记得是春天还是秋天了,反正离夏天不远的一段时间,我吃完晚饭特别愿意骑着自行车去北边那片逛一逛的。因为那里人少,安安静静的,能在海淀这片喧嚣的地方找到这么安静的所在还真不容易。那段时间我还没有数码相机,于是有一天只好背着自己的珠江老相机去在那边照了一卷照片,现在看看,觉得很有风味。想象一下,一个人在夕阳下,骑着车,对不起,不是散步,我懒,享受着虫鸣鸟叫,有时候注意到北招旁边那个竹篱笆小园里面伸出来的鸡冠花,有时候又看到北招两个楼中间小坡上一棵松树(我猜测是松树),甚至有时候会静静的看干枯了的湖里的杂草,静静的听杂草里面的蟋蟀叫。我承认我喜欢那里的静谧与惬意。不然我不会在照毕业照片的时候,故意忽视我的“摄影师”好朋友的一脸困倦和连声的抱怨,向那遥远的北校园走去。
 
sina的那篇新闻虽然象屎一样,不过有一个鲜花插在了这砣屎上面,就是摄影记者还总算没有辜负他的工资,摄到了那一片里面最古老的那个破门,那算是一个古迹吧。已经掉漆得不行的红木门,门柱下的石头,歪歪扭扭的横梁,感觉挺好的。不过我明显的发现了这个摄影记者的sb,因为古老的破门里面竟然站着显然是非住户的人!还没有我拍风景敬业呢。不过这张照片勾起了我对那里的回忆,啊,要拆了,在我喜爱的角度看来是有一些舍不得。不过记者没有发现另外一个所在,叫建筑学会还是什么来着,也在那一片,也是木色竹香的,挺好的去处,每次走到那里我就会想起红楼梦里面的潇湘馆来,我想这个不会拆吧,就像三教旁边的老庄研究会不会拆一样。
 
感性完了,理性的看看这个屎新闻,象我这样怀念一下也好吧,偏不,非要说那里是历史古迹!理由是那里是什么八大古园之中的两个,搞笑死了,那燕园、清华园、西边的畅春园哪个不是古园?是古园就有古迹?那英法联军绝对是神仙,因为他们火烧圆明园居然没有株连到旁边的这几个园子。其实稍微在燕园、清华园、畅春园里面走走,哪里还有几件烧园子之前的古迹?燕园有未名湖上的小岛石舫、乾隆御笔的碑。清华园里面好像是没有了,有也被当年的洋教士给拆了,畅春园的地方我是通过畅春园宾馆知道的,就连著名的圆明园,除了残破的大水法还有什么呢?有个有趣的事情值得提一提,有一次我和wwy这小子在外边吃西门鸡翅的时候,他告诉我,据他考证现在中关村双螺旋塑像那个地方往西,家乐福的南边那里有一条斜着的小路,那里是当年的园子的外围墙,因为在路南边的房子都是当年王爷官员们休息的地方,预备着第二天早早的进园子见皇帝。不过现在那里也都看不到园子的任何踪影了。
 
说回到北校园那一片,理性的想想,那一片的居民也真够苦的,这都21世纪了,还挤在那几间小平房里,比现在有些农村的居住条件都差,我想这次修数学中心,他们一定能够住得宽敞点儿了吧?北京房价那么贵,这次给的补贴应该能帮他们一把吧?还有我不止一次在路旁小山的后面小树林里看见A片里的场景。大哥大姐们,那里晚上是够黑的,可是不太安全。
 
要拆了,怀念是没有错的,我怀念那里并不是因为我在那里发现了什么古迹,而是喜欢那里的环境。就像谁如果听说小时候和幼儿园时代的女朋友一起去过的小荒山上要修一个大楼,总是会怀念一下的,可是怀念的当年的时光当年的物,怀念的不是刘备在这里挖过野菜、李世民在这里吐过痰。当然刘备挖野菜立了块碑说自己挖野菜了李世民立碑说自己吐痰了,这个应该保护,古迹嘛,可是找不到古迹了,非要说它是古迹来保护,人家要修楼就破口大骂,煽不明事理的人的情,就是屎了!
 
最后说说sina的评论,怪得很,全是一边倒的骂声。挺像台湾的选举的时候全民皆骂,看了5、6页评论还看不到几篇有理性的声音。老毛同志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些骂的人从来没去过,凭什么骂的呢?百思不得其解。就像我上午看到sina上面写上海的那个新车站一样,创意挺好的,火车汽车地铁换乘都在一处完成,多方便哪,我时常梦想北京的西直门也修一个这样的换乘车站就好了。这个东西最大的问题是玻璃的屋顶,增加了采光可能造成温室效应。本来后面一个问题可以提出来讨论一下,可是很多人骂前面一个,说上海修这么大的站花那么多钱没有顾及失学儿童啦,不一而足,逻辑之混乱可见一斑!我时常在想,这样解释可能比较合理,时常骂一骂别人有助于平息自己的各种烦心,让自己多活几年。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