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3日

纪念蒋经国先生

在蒋经国先生100周年冥诞之际,作为现在的当政者和当年亲近蒋经国先生的人,马英九怀念蒋经国先生的文章值得一读,特别是2007年《怀念蒋经国先生!》一文和前几天《薪火相傳 任重道遠——永懷經國先生》万言长文。诚然,蒋经国先生也有江南案那样不光彩的历史,但是,作为一个“威权时代的开明领袖”,他能“突破他家世、教育与思想的局限”,将台湾带向繁荣、富裕、自由、民主的未来,为我们的榜样,值得我们深刻缅怀。向蒋经国先生致敬!

以下来源于2009年4月10日马英九《薪火相傳 任重道遠——永懷經國先生》(http://www.cck.org.tw/me/me_article_m1.html):

“民國75年(1986)10月7日下午4時,經國先生接見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發行人葛蘭姆(Katherine Graham)女士及其友刊《新聞週刊》(Newsweek) 的記者,新聞局長張京育先生陪見。那是一個歷史性的會面。經國先生沈穩地告訴外賓:「我們準備在制定國家安全法後,解除戒嚴,開放組黨。」負責傳譯的我,一字一句審慎地翻成英文,我自己整個人感覺猶如遭電流通過般的震撼,我告訴自己:「我們正在改寫臺灣歷史。」解嚴在當時雖已在研究中,並不 完全意外,但是解嚴畢竟是歷史性的大事,當天宣布,還是造成極大震撼。而選在這個場合對國際大媒體宣布,讓全世界都能知道,時機對象都挑得非常合適。9個 月之後,民國76年(1987)7月15日,總統公布施行「國家安全法」,同時正式解除臺灣實施了38年的戒嚴。”

“經國先生宣布解嚴後,各機關忙著制定「國家安全法」。有一天新聞局長張京育先生來問我,「到底將來管制的尺度如何拿捏?」幾天後經國先生接見完外賓後問我:「有什麼事嗎?」我就向他報告,新聞局在討論這個問題,希望能請示一下。經國先生說:「既然要解嚴,當然就是越來越寬,不能越來越嚴,我們絕對不能換湯不換藥!」我就趕快告訴張局長,他聽了很高興。後來也印證了經國先生的談話並非隨興所至。他說過「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那一次我很感動,因為他態度堅定,語氣誠懇,一聽就知道是真的要走向自由民主的大道,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經國先生是一位前瞻、魄力的領袖,他曾說過,「權柄,很容易用它,難的是,什麼時候不去用它。」可見經國先生對權力的使用多麼慎重。而他也說過,「蔣家人『不能也不會』再做總統」,為推動民主化、本土化立下典範。”

以下来源于2007年7月29日左右马英九《怀念蒋经国先生!》(对不起,我没找到源出处,以下是两处转引
http://www.fxhp.com/Article.asp?ArtID=7285
http://hi.baidu.com/nailking/blog/item/1004c680553e9ad59123d9e7.html

“因此,他(蒋经国先生)作了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那就是我们与XX的竞争不在于军力大小或邦交国多寡,而在于生活方式的良窳:谁能改善人民生活并开创发展典范,谁就能在全体中国人以及全世界中,证明自己存在的正当性。”

“这几项决策,对台湾影响深远。为何他晚年会做出如此重大的决策?尤其他早年在苏维埃社会,并无西方民主教育的背景,回到中国后立刻投入对日抗战与国共内战,到了台湾后又主持情报与政战工作。在组织严密与战争苦难的岁月中,易塑成敌我分明的单一意识形态,无法与时俱进,如此时大权在握,极可能拖垮国家社会,古今中外这类悲剧不知凡几。然而经国先生了不起的地方,正在于他总是在关键的历史时刻突破他家世、教育与思想的局限,做出正确而务实的决定。 ”

“我们可以说经国先生是一位威权时代的开明领袖,他一方面振兴经济、厚植国力,一方面亲手启动终结威权时代的政治工程。我们崇敬他,就因为他能突破家世、出身、教育、历练乃至意识形态的局限,务实肆应变局,进而开创新局,在这个意义上,他的身影,不仅不曾褪色,反而历久弥新。”

1 条评论:

匿名 说...

对台湾社会了解很少,渠道也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