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两本书,一部电视剧。
第一本是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小说,陈忠实的《白鹿原》。有人给我说《活着》这部小说写得绝妙,我看完了《活着》觉得余华在小说里带出了太多的情绪,好像有太多的悲愤承载在一个人的身上。而《白鹿原》不会,一个个的故事,一个个的人物自然的流淌出来,形成时间的河流。没有悲哀,也没有愤怒。《白鹿原》当然也有情绪,但这种情绪被比余华老得多的陈忠实巧妙的或者叫做无心的隐藏在了白鹿原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当中。我犹豫我是否点破这种情绪,最后还是决定说出我的看法,因为如果《白鹿原》只被当成故事来读,它成为不了一部伟大的小说。其实在《白鹿原》中,何尝不流露着一种民间朴素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呢?不是老子的,不是书里面朱先生的孔子的,更不是朱子儒家的,不要相信陈忠实在这个思想身上披上的儒家的皮。
推荐一部电视剧《暗算》,前年的吧,gasto向我们推荐过,我现在才看。别人可能看到了里面共产党的特工和国民党的特工的斗智斗勇,虽然故事有些硬伤,但是比起这两年来的其他电视剧来说,这是很精彩的电视剧了。我推荐它的原因不光是因为它精彩,还因为我看电视剧的时候产生的一个想法久久的缠绕着我。在国民党掌权的时候,枪毙个把共产党特工和在共产党掌权后枪毙一个国民党特工有什么本质差别吗?一朝天子一朝臣,效忠别的天子的臣民都是臭狗屎。中国人向来习惯于“党同伐异”,难怪古人总结来总结去总结出“君子不党”。党还是要党的,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不“伐异”了,中国就好了。其实我想到了一个人——李登辉,历史可能会忘记他后来做过什么,但是我相信历史会记住他的那一项伟大的功劳的。
最后推荐的是我今天看的一篇中篇小说,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不长,中篇里面都算短的。内容应该算作30岁读物吧,我最近也读了王朔很多小说,也算作是30岁读物。不知道是因为我很记得他们描述的年代的事情,还是因为我的心理已经到了30岁,我觉得《一地鸡毛》和王朔的小说都引起了我的共鸣。顺带说一下刘震云,就是丑男冯大导演的《手机》的编剧。
另外,我已经买了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如果余华还有这么强烈的情绪倾注在这本小说里,我就不准备看他的《兄弟》了。
另外,《穆斯林的葬礼》当当网卖完了,我记得某位美女有,美女啊,看到我写的这段话,留个言,借给我看看怎么样啊?哈哈
另外,据说章怡和的《伶人往事》已经成绝版了,上边不让再版了,所以我买了,虽然不喜欢章怡和上一部《往事并不如烟》,觉得写过头了,不过看在绝版的份上也要看一看。呵呵。